「永劫回歸的幻念以否定的方式肯定了一件事:
一旦消逝便不再回頭的生命,就如影子一般,沒有重量,預先死亡了,
無論生命是否殘酷,是否美麗,是否燦爛,
這殘酷、這美麗、這燦爛都沒有任何意義。」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永劫回歸」出自於尼采一詞,
指一種假定宇宙會不斷,而且將會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循環的觀念,
而且這種循環的次數不可理解,也無法預測。
法籍捷克裔作家米蘭・昆德在他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
再賦予生命一種沈重的凝視。
如同般,天氣上不能承受之輕。
「一旦退場便不再回頭的夏天,就如影子一般,沒有重量,預先死亡了,
無論這個夏天,是否殘酷,是否美麗,是否燦爛,
這殘酷、這美麗、這燦爛都沒有任何意義。」
熱夏時希望消暑雨,寒冬時希望多點晴,
只是,在乎的天氣,在乎的季節,彼此沒有多大關聯,不會產生責任,所以「輕」。
因此,人人見面話天氣,道季節;
生活上的肩挑重擔 與 天氣上的雲淡風輕。
米蘭・昆德說,在現實的人生中,
真正在乎一個人的時候,會密切注意對方的一舉一動,情緒也容易受到左右,
希望對方跟你也同等在乎,甚至更多。
當在乎的人對另一方毫不在意,弱者自然而然就無法承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真正在乎一種天氣現象的時候,會密切注意大氣系統的一舉一動,情緒也容易受到左右,
希望大氣系統也顯現出預期天象,甚至更多,
當在乎的天氣現象出現不如預期,弱者自然而然就無法承受,
天氣上不能承受之輕。
九月,
夏走了,秋來了;這夏季,殘酷、美麗、燦爛都沒有任何意義。
還記得這個夏季,
體驗著38、39度的超熱情太平洋高壓、
轟隆轟隆的西南季風大雷雨、
又或梅雨季黏答答的南亞高壓嗎?
就因為記得,所以,那些體驗在腦海裡活著,猶如歷歷在目而沒有消失,
成為你的喜悅,生氣,悲傷或快樂...
然而,
秋天一來,夏天就沒了意義;
即便你是怎麼想的,那個季節已經結束了,
事實上,
記得,只是一種徒勞無功的思念。
「記得,又怎麼樣嗎?那些時刻都不可能再重新來過。」
這樣看來,所有一切,其實都毫無重量、毫無意義,
不論那一切是開心、憤怒、痛哭或是歡笑……
所有一切早就成為定局,所有一切都已經預先死去……
假如,記憶中的一切會不斷重複呢?
米蘭・昆德說,
「如果生命的每一秒鐘都得再重複無數次,
我們就會像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那樣,被釘在永恆之上。」
這個夏天來了,明年的夏天還會來,
這個夏天走了,明年的夏天也會走,
以為今夏很美麗,其實只是重複無數次的美麗。
以為今夏很殘酷,其實只是重複無數次的殘酷。
以為今夏很自我,其實只是重複無數次的自我。
那些年看著天空,對大氣的這份執著,會變得無比沉重,
像顆巨大的石頭,壓著擁有記憶的人動彈不得,
所有的劇本會再重新經歷一次嗎?
大自然的奧妙,是自我,還是設定,我們是否願意承擔選擇執著的重量?
全都是泡沫 只一剎的滑過
就這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觀察吧,
就算知道一切其實只是虛假的平衡,也不要去戳破與破壞這樣的平衡……
文學之秋,下起了珍珠雨。。。
模式預報,明天涼空氣南下在台灣海峽出現的一道鋒面來到,
這涼空氣是因梅莎颱風北上,東亞有涼空氣堆積地面高壓,
地面高壓的偏北風吹來,不算是東北季風,卻是首場秋雨;
以6月時空來說,東亞地面高壓的出現是殘餘的涼空氣所堆積;
但9月時空來說,東亞地面高壓的出現是東亞降溫的訊號。
自上週巴威颱風、本週梅莎颱風、以及預報的下週海神颱風。
一連三颱北上,切斷太平洋高壓對東亞影響力,使北方大陸冷空氣南下的進程很快;
巴威颱風讓西伯利亞冷空氣進入蒙古與東北亞,
之後,
梅莎颱風北上後涼空氣的鋒面/低壓帶來到台灣,
預報甚至顯示,海神颱風北上後,下週可能帶出冷暖勢力相當的滯留鋒面。
因此,上週的東北風只是東北風,本週的東北風會變涼,
明天起涼空氣鋒面的這一場珍珠雨,象徵著是東亞大氣翻轉的的熵變,
夏季的北熱南冷結束了,大氣環境又轉變為北冷南熱。
而對台灣來說,明起涼空氣來到台灣,南海比台灣熱。
因此,明天的秋雨鋒面過後,海神颱風北上,外圍雲雨對台灣影響不大,
但持續帶來的偏北風,
台灣緩緩的降溫至下週一,尤其北台灣清晨蠻有感覺得,
至於,
真正的變涼,則要等到東北季風/類東北季風登場;目前看來還有得等。
當然了,一旦東北季風登場,地面場大環境場會很快由(類)東北季風接手,
東北季風(蒙古/西伯利亞穩定地面冷高壓吹來)/類東北季風的任務是驅趕西南季風,
南海西南季風會自南海北部、中部、南部依序撤退,最後消失,
而相反的,(類)東北季風自東亞沿海直下,往南海擴及,最後抵達南海南部,
這過程,西南季風 力戰 (類)東北季風 會持續大半個秋季,一般至10月下旬。
目前,
涼空氣讓東亞變涼,於是華南到台灣變成了冷暖介面,只是東北風不夠力,
因此,下週從華南往台灣,可能會出現冷暖勢力相當的秋季滯留鋒;
可以再觀察。
這種類似春季梅雨的秋季滯留鋒,
彷彿間,遙想到今年春季3月底時,也有類似秋季的季風輻合氣旋在台東沿海出現;
秋季降溫大氣沉降,地面大氣場冷暖氣流頻繁交手,也能模仿春季高空秀的梅雨滯留鋒,
只是當秋季時,西南季風海洋氣團迅速撤退,以及大氣高空高壓配置不好等因素,
秋季梅雨的強度和規模遠不如春季。
(就如同,
春季升溫大氣隆升,高空大氣場各種配置變換,也能模仿秋季地面秀的季風輻合/共伴,
只是春季時,夏/冬兩大季風不相遇,以及大氣高空系統移動快速等因素,
季風輻合的發展與維持遠不如秋季。)
今年會由這種秋季梅雨的大氣形勢把台灣帶入秋,當然主因與三颱有關之外,
也和夏季高壓配置有關,
8月底,南亞高壓主中心就已西調整到印度半島,而且一待入秋不再東移,
儘管分裂一個小副中心給東亞也無濟於事,東亞已成為高空冷槽伸展的好地方。
於是,
不斷有西風槽從東北亞到東亞延伸,並東移打擊太平洋高壓,
當然,也帶上三颱,
太平洋高壓被迫讓出東亞,且喜歡從台灣以南的較低緯度西伸,
於是乎,變成了這種秋季梅雨:
暖氣團:低層由南海西南季風率赤道海洋氣團,高空由太平洋高壓擋住東亞槽
v.s
涼氣團:三颱北上帶下蒙古/東北亞涼空氣 + 西伯利亞支援蒙古/東北亞冷空氣
由於這種秋季大環境不利維持滯留鋒,
目前模式預報似乎重新調整預報,預滯留鋒修正為冷鋒的趨勢,
因此,
下週,台灣是否陷入滯留鋒的低壓帶又或是第2道冷鋒,屆時再看看。
§ 海神颱風 / 寧向北漂一步死,不往西行一步生
不可否認的,
西北太平洋誕生的颱風,多往西一點,離西風帶遠一點,颱風存活的時間也就比較長,
太早往北的颱風,一旦被西風帶牽引後,消亡可說是必然;
而這次海神颱風依舊追隨巴威、梅莎颱風的相似路徑由西北轉轉北,
而且比起巴威、梅莎,海神的路徑預報又更早的轉北,
日本南方的大暖池和西風大槽前的極向輻散,令海神颱風有機會發展成為強颱,
尤其歐洲模式非常看好周末的海神,屆時又是如何颳起大海的力量,
想想也許在它短暫的生命裡,也想證明些甚麼..
只是,
我們所形容的時間長河中,對宇宙來說不過是彈指一瞬,又如何能夠證明自己。
原來,這一切的設定,
順其自然是只是因為無能為力,那麼就這樣靜靜地觀察、靜靜地睡去吧..
「在我們周圍,群星靜靜地繼續它們的行程,柔順得像羊群一樣;
我時而這樣想像:星星中那最秀麗、最燦爛的一顆,
因為迷了路,而停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
〈繁星〉阿爾封斯‧都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