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秋分,北極,永夜,冰封,極光;東亞,雷聲收,蟲坯戶,水始涸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
2020年9月22日晚上9點14分以後步入秋分,
古人將秋分分為3候,
一候雷始收聲:長夜降臨,秋意漸濃,氣溫逐漸下降了。
二候蟄蟲坯戶:小蟲開始用泥土封閉洞穴,抵禦寒氣。
三候 水始涸:降雨量減少,溪流開始乾涸
秋雨不解渴,徒增愁更愁
整個亞洲,除了少數地方(例如:印尼、菲律賓、台灣東北部等),
秋分代表著降雨量減少,湖泊與河流水量變稀,一些低窪水域開始乾涸。
對台灣來說,
由於晝短夜長,白天的熱氣衰退,夜晚的冷氣逐漸取的主導地位,
因此,台灣的午後熱對流降雨也明顯變少,
秋分三候水始涸對中南部的水庫就有點麻煩了;
不過,
南方氣候和中原氣候還是有點不同,10月的熱帶海洋依舊有許多熱帶擾動,
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出現次數,8~9月為高峰,7和10月次之;
因此,展望10月份西北太平洋還是有颱風形成。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而模式也重新預報了熱帶擾動出現的契機,
未來一週在菲律賓東方到日本南方都有熱帶擾動出現,CISK機制總是令人驚喜。
白海豚颱風便是如此。
只是,若太平洋高壓往低緯度西伸,那氣旋擾動就只能沿著高壓北側往東北而去;
但真正觀察的是,
長期模式看來9月底到10月初的大氣環境有一波大變動,
因為中亞出現阻塞高壓,西風大橫槽開始在西伯利亞大陸堆積冷氣團,
眾所熟悉的西伯利亞冷高壓建立起冬季帝國。
一旦西風大橫槽轉直,太平洋高壓勢必要出戰西風大槽,無法在龜縮於低緯度,
屆時太平洋高壓重新調整勢力,又是一番新局面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秋分時的秋天已成型,大半個東亞都已入秋,北方大陸甚至已初冬,
燕子南歸,雁鳥也來了,正值欣賞冬候鳥(冬天飛來)的季節,
事實上,
北方候鳥從8月以後就陸續南飛,加上今年負北及震盪,
2020年8月14日台灣就觀測到首批冬候鳥蒼鷺的出現。
台灣著名的冬候鳥有蒼鷺、黑面琵鷺、小水鴨;另外還有琵嘴鴨、花嘴鴨、濱鹬等。
其實,
文學的季節:秋季,在各個詩人眼中總是滿眼詩意;不僅候鳥,8月桂花香的萬物皆如。
秋之悠,是秋高氣爽、落葉飛舞;
秋之雅,是清風明月、海闊天空;
秋之彩,是層林盡染、遍地金黃;
秋之韻,是秋月融融、秋水盈盈。
作家Lauren DeStefano曾提到,
秋天永遠是我最愛的季節萬物在這時候綻放最終的燦爛,
就象是精心準備了一年的盛大慶典。
於是,
秋天到了,就不要去想夏天的事了..
模式預報,隨著白海豚颱風往日本,
颱風西北側的東北風與東北亞冷高壓的東北季風共同把冷空氣帶向東亞,
由於華南地區的南嶺地形,冷空氣在華南堆積一個地面高壓場,
使的華南地區的水氣往外消散,但同時南下的東北季風,
冷暖氣團交界從東海往華南沿岸形成鋒面,
隨著白海豚越往北,東北亞冷高壓勢力順勢更往南;
週四到週日,一路涼,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還有點濕。
值得注意的是,
週四這波東北季風南下,
秋季大氣地面秀有機會在台灣東南方到呂宋島東方上演,
因此,未來的大氣環境非常非常秋,
有大氣環境場的東北季風,
有大氣地面秀的氣旋擾動,
再加上
北方中亞阻塞高壓堆積出蠢蠢欲動的西伯利亞大冷高,
當然,
太平洋高壓在台灣東方,而南海西南季風也還在南海,
有趣了...
(以上供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