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未來一週,不強冷高壓直接南下
1月下旬,南下的冷空氣明顯大不如1月上旬,
百帕高度場16400米的北極渦旋最外圍勢力離台灣都有一大段距離,
北極渦旋中心強度15200米以下,也不算是很強,對流層的等位溫不夠高,
因此,
等位溫面向南方傾斜的北極渦旋勢力也到不了台灣,這是不意外的。
而模式未來一週北極渦旋中心將位於鄂霍次克海一段時間,
強度不會有明顯增強,因為已經二月了,南方的長夜正快速縮減。
台灣未來一週也沒有寒流。
儘管如此,
因北太平洋暖脊擠入北極形成封閉反氣旋,有利亞洲遠東高空的大冷渦旋勢力,
這表示北方的超級冷凍庫依然存在,明起東移中亞脊又將把較強冷空氣往南帶,
台灣南方的副高很弱,根本無力抵擋西風槽轉直,地面冷高壓勢如破竹的南下,
北部東北部星期二雨後漸漸轉乾,中南部就是夜間輻射冷卻了。
至於試車的西風支槽頻頻被冷高壓抑制,還未開始活躍,
更重要的是夏季系統還無法甦醒,
儘管,非洲的高溫區還停留在赤道,蔓延阿拉伯半島形成暖脊/中亞脊,
但夏季系統甦醒指標南亞的增溫還不明顯,以印度半島未來一週也只有西南隅有出現高溫
,
來看各年南亞的增溫:
2016年1月31日以後,印度半島內陸區塊夜間開始一週維持25度以上(帝王級寒流事件)
2017年2月20日以後,印度半島內陸區塊夜間開始一週維持25度以上
2018年2月 9日以後,印度半島內陸區塊夜間開始一週維持25度以上
2019年2月11日以後,印度半島內陸區塊夜間開始一週維持25度以上
2020年3月 3日以後,印度半島內陸區塊夜間開始一週維持25度以上(異常強極渦事件)
儘管不一定要25度以上(太嚴苛),但總是保證夏季系統甦醒後"絕對夠力"的影響力。
而
今年是甚麼時候夏季系統甦醒,就靜待觀察囉。
台灣未來一週則是維持冬季大環境不變。
情感之春還早,音樂還不能下。
(春之情感季節,情感來自於音樂;
夏之生活季節,生活來自於期許;
秋之文學季節,文學來自於藝術;
冬之科技季節,科技來自於火花。)
(由於沒甚麼寒流或強冷氣團,因此就簡單說說供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