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Hello Hello Hello
某一天你就像在我夢中盛開的
淡紅的花一般讓我感到心動
即使過了漫長的一天
也曾停留在那裡 曾留在我身邊
等了許久,南亞高壓在中南半島北側就位後,大氣環境開始往台灣的梅雨期配置。
2021/5/15,大氣高層250百帕南亞高壓從孟加拉灣北部崛起,隨後逐漸往東調整,
2021/5/21,大氣高層250百帕南亞高壓中心調整至中南半島北部,台灣的梅雨期配置。
南方大氣系統就位,再來就是北方大氣系統了,
1.首先要看的,歐亞中高緯度大規模環流的相應改變:
(1)原本亞洲和歐洲沿海大氣中層500百帕高空配置低壓槽,以及中亞北方相對為高壓脊。
(2)西風槽脊的位置和強度一度出現凌亂。
(3)最終,東亞梅雨期穩定的西風帶長波系統配置,阻塞高壓必須形成,冷暖終局之戰。
東亞梅雨期的北方大氣環境一般分為1~3個阻塞高壓配置,
阻塞高壓在北緯50~70渡活動來阻塞西風帶,
阻塞高壓南方在北緯35~45度仍盛行西風氣流,在此西風氣流上不斷有短波槽往東移,
當歐洲有阻塞高壓形成後,從地中海、中亞往東亞移動的短波槽不斷提供冷空氣南下,
但東移的短波槽能否發展就要看東北亞是否有冷渦旋加深了(橫槽發展,轉直南壓)。
2.南亞高壓與阻塞高壓的配置下,東亞梅雨鋒面環境展開,
但台灣要有"多雨"大環境還要看台灣上空是否有低層噴流出現,
也就是一般在大氣配置上,東移的短波槽受東北亞高空冷渦旋加深發展;
此外,南海西南季風的爆發也是台灣中南部強降雨的重要因素。
美軍和歐洲模式預報對未來一週北方的大氣環境預報分歧不小,
美軍模式較看好歐洲外海有阻塞高壓形成,歐洲模式較不看好認為即使阻塞也很快崩潰。
但不管如何,下週末以後,歐洲高空反氣旋的出現大大的幫助台灣進入梅雨大環境。
結論:
(1)台灣梅雨季的鋒面:5~6月的鋒面南下。
(2)真正的台灣梅雨大氣配置:南亞高壓東方高空輻散通道,阻塞高壓南方短波槽東移。
南亞高壓:目前已就位。
阻塞高壓:觀察,一週過後。
(3)台灣梅雨季的多雨大環境:北方高空冷渦旋的加強加深/南海西南季風爆發。
北方高空冷渦旋的加強加深有利鋒面南壓後在台灣附近滯留;
南海西南季風爆發後,大氣不穩定對流強勁,對中南部迎風面降雨幫助極大。
3.最後看南海西南季風,
西南季風清除東亞殘餘冷空氣,搭配高空南亞高壓熱帶東風噴流,北推梅雨鋒面。
從模式來看,
未來一週孟加拉灣有熱帶氣旋出現,南海南部也有熱帶擾動,
這表示,南海西南季風的爆發只剩下一個阻礙:太平洋高壓東退了。
南海西南季風爆發曲:
1. 潛熱加熱:Done!中南半島熱低壓
2. 印度洋近赤道渦旋北移:Done!阿拉伯海氣旋Tauktae幫忙
3. 南亞-南海副高斷裂:Done!孟加拉灣西南季風爆發
4. 孟加拉灣Rossby波東傳:即將~孟加拉灣熱帶氣旋發展、南海南部擾動...
5. 太平洋高壓東退:還沒,QQ
6. 南海西南季風爆發:還沒,QQ
因此下週觀察重點就是太平洋高壓到底退不退,
事實上台灣附近的午後雷雨已經說明了太平洋高壓勢力受到動搖,
南海未來一週也吹著南風~西南風,
週一中緯度鋒面南下後,南海轉為南風~西南風,
西南風上來,中南部迎風面降雨就會增多了。
不過週一的鋒面是東北亞高空冷渦旋加深,太平洋高壓略為南退;
因此低層噴流主要在東海北部,離台灣有一段距離,
地面鋒面南下台灣後結構減弱,主要還是靠午後熱對流。
由於大氣不穩定,全台都有機會降雨,
北部以午後對流以及鋒面雨。
中部南部在鋒面南下後,週二以後南海轉西南風上來,準備迎接降雨吧!
南海轉西南風後會一直吹上來,
海陸風效應以及熱對流,中南部雨季來了,北部就順便靠午後對流。
週五以後觀察另一道梅雨鋒面南下,期待是春末壓軸高空秀-梅雨滯留鋒了~~
(以上供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