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模式南亞高壓攻頂阿拉伯半島北部高原竟然失敗!
東亞梅雨與南亞高壓息息相關,今早模式預報出了南亞高壓的重大變化,
模式預報未來一週,南亞高壓攻頂阿拉伯半島北部高原失敗,
慘的是,
阿拉伯半島北部西風噴流返南壓制,
如此一來,東亞西風噴流幾乎確定延遲北跳了,
如此一來,台灣就看不到出梅徵兆,GFS模式直接預報下個週日起第四波梅雨滯留鋒。
第三波梅雨滯留鋒週二晚報到,6月底還有第四波梅雨的話,
可說今年梅雨可說一點都不少了。
但6月底還有梅雨的話,不得不和2019年來比較了:
2019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梅雨來的早,甚至到了七月(氣象局認定)還有梅雨:
2019年入梅時:
2019年4月底 ,中層500百帕,北大西洋~歐洲阻塞高壓,
2019年4月30日,中層500百帕,歐洲大陸阻塞高壓,冷氣備妥,就等暖氣。
2019年5月 2日,高層250百帕,南亞高壓從中南半島崛起(孟加拉灣氣旋幫忙),暖氣備妥
2019年5月 5日,大氣高空秀梅雨滯留鋒難得提早報到台灣。
2019年出梅時:
2019年6月25日,南亞高壓開始攻頂阿拉伯半島北部高原
2019年6月27日,南亞高壓攻頂阿拉伯半島北部高原成功
2019年6月29日,東亞西風噴流北跳,台灣有出梅徵兆,就等南亞高壓中心偏過來籠罩。
2019年6月30日,北極渦旋突擊!阿拉伯半島西風噴流南壓與南亞高壓對峙。
2019年7月 1日,南亞高壓全力抵禦阿拉伯半島西風噴流南壓,無暇管理東亞。
2019年7月 3日,東亞西風噴流不安份,試圖重新返南
2019年7月 5日,阿拉伯半島西風噴流取得短暫勝利,東亞西風噴流跟著返南,鋒面接近
2019年7月 6日,梅雨鋒面幾乎碰到台灣北部,氣象局最終判斷有梅雨。
2019年7月11日,梅雨鋒面接近台灣北部海面,最終仍未觸及台灣北部。
2019年7月12日,東亞西風噴流真正北跳。
2019年7月17日,台灣落於南亞高壓南側,高空吹著正東風,
西風帶系統無法影響台灣,台灣無梅雨。
再看今年2021年:
按模式預報來看,
6月底阿拉伯半島北部高原重新由西風帶系統控制,東亞西風噴流也沒北跳,
這麼一來,西風帶系統勢力依舊觸及台灣,
西風帶大氣系統是唯一會帶高緯度冷空氣來台灣的大氣系統,
同理,
西風帶大氣系統也是唯一會帶低緯度暖空氣進南北極的大氣系統;
因此,
要是台灣6月底仍處於西風帶系統勢力下,第4波梅雨鋒面就不難想像了,後續再觀察了。
至於,第三波梅雨鋒面:
由於梅雨鋒面往南接近,西南季風北上東海開始與東北風互旋,
且台灣東北東方海域開始出現背風渦流,
因此今天午後東北部尤其宜蘭山區應該就有熱對流了。
明起,GFS模式依舊預報明晚起東北風壓到台灣北部,EC則認為週二晚~週三鋒面才會到,
同樣的,GFS認為台灣東方有明顯的氣旋擾動在主導,
低層噴流南側很南邊(巴士海峽偏南),與高層噴流無法銜接,
因此台灣降雨主要就是東北風和西南季風互旋的小氣旋,
這種小氣旋除非有發展機制,不然一般降雨較溫和。
然而,
EC模式就比較不客氣了,儘管夏季大環境有西南季風爆發,
海溫增高,大氣地面系統轉強,逐漸佔有影響地位,
但EC模式還是認為,高空系統仍主導了這場梅雨秀;
EC模式顯示,明起西風帶系統壓境,明晚北部高空已將轉為西風帶氣流,
週二西風槽南壓東海,槽前西南風搭配下層西南季風增強,
因此,低層噴流通過台灣南部->中臺灣留意降雨
以及,巴士海峽原有低層噴流->南臺灣留意降雨
換句話說,台中以南都有明顯降雨;
至於北部,
EC預報低層噴流沿著雪山山脈噴向台灣北部->台灣北部海面有強降雨。
要等低層噴流進到台灣中部,強降雨就會落到台灣北部;
但,
低層噴流以西南季風作為主要,厚度了不起以3000公尺作為主要,
但台灣中部3000公尺高山來阻擋綽綽有餘,
除非,
低層噴流以大氣中低層~大氣中層來主導,也就是低層噴流由3000~5000公尺作為主要,
如此台灣的高山地形對低層噴流的影響就會減少到最低,
但這種情況並不算多,
通常取決於太平洋高壓的作為。(太平洋高壓西北側的強勁噴流)
目前,
西南季風已經建立而且活躍,因此夏季大環境不同於春季,
低層噴流通常看西南季風,因此就常常可見被台灣高山地形阻斷的低層噴流。
EC模式顯示,
週二的低層噴流從北部海面到北部上空,顯示強降雨移至北部海面,
週三的低層噴流北中南都有,因此全台有機會出現強降雨,
西南季風+台灣南部的低層噴流+台灣中部高山 => 中臺灣(包含竹苗)更要留意,
週四的低層噴流減弱,降雨轉溫和。
有趣的是週五以後的大氣環境,
EC預報西南季風戰勝,GFS預報東北風戰勝推梅雨鋒面到巴士海峽(眾氣旋幫忙);
因此到時再觀察究竟是夏季系統北進,還是冬季系統推南。
但不管如何,
北部前幾天的高溫都可望獲得紓解,因為未來一週及一週過後都與前幾天不同了;
GFS預報東北風取勝不說,
即便EC預報來看,一週過後,西南季風重返,和先前不同的是暖空氣勢力更強,
溫帶低氣壓在日本上空形成(先前在日本南方海面),
因此西南季風通過台灣會更偏南往北,與先前通過台灣較偏西往日本南方不同,
當然了,
西南季風以南南西風通過台灣的話,台灣軸地形也差不多南南西向,
因此,北部受到過山沉降就不明顯了(新竹例外),北部午後熱對流雨的機率就增高了。
只是因為西南季風穩定偏強,背風渦流也不算明顯,
EC也預報後期北部山區有午後對流雨,較溫和。
(以上供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