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地,來到文學的季節9月,節氣為處暑。意思就是暑氣此時開始退去。
談談古人觀天地的哲學,首談五行;五行可以說是最原始的哲學思想,
以木、火、土、金、水為大自然最本質的五種元素,也稱為五氣,
而其間複雜的聯繫稱為五行。
陰陽+五行(2*5=10)就是10天干,
甲:陽 木,在天為"雷",在地為"大樹"
乙:陰 木,在天為"風",在地為"花草"
丙:陽 火,在天為"太陽",在地為"熊熊烈火"
丁:陰 火,在天為"星星",在地為"星星之火"
戊:陽 土,在天為"壯麗彩霞",在地為"群山峻嶺"
己:陰 土,再天為"天邊雲朵",在地為"田園濕地"
庚:陽 金,在天為"皎潔彎月",在地為"剛健礦石"
辛:陰 金,在天為"暗月冰晶",在地為"純金珠玉"
壬:陽 水,在天為"銀河",在地為"江河湖海"
癸:陰 水,在天為"雨露",在地為"泉溪溝渠"
在春天,萬物生長,木氣旺;
在夏天,炎熱日曬,火氣旺;
在秋天,萬物收斂,金氣旺;
在冬天,寒冷陰暗,水氣旺。
在季節與季節的轉換交替之間,五行之土氣旺:
從春天到夏天,火氣的到來,漸曬漸熱出火,於是五行之水氣轉入土中收藏,
從夏天到秋天,金氣的到來,萬物整肅收斂,於是五行之木氣轉入土中收藏。
從秋天到冬天,水氣的到來,漸暗漸冷出水,於是五行之火氣轉入土中收藏。
從冬天到春天,木氣的到來,萬物開展生長,於是五行之金氣轉入土中收藏。
如果說天干有如天,那麼地支即如地;古人用12地支來表示:季節、月份、時辰等。
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季月份可對應12地支。
木氣之春~
寅:寅月為正月春天(節氣立春開始),本氣為甲木;
卯:卯月為二月春天(節氣驚蟄開始),本氣為乙木;
辰:辰月為三月春天(節氣清明開始),本氣為戊土;季轉夏火,五行之水氣入土收藏,
火氣之夏~
巳:巳月為四月夏天(節氣立夏開始),本氣為丙火;
午:午月為五月夏天(節氣芒種開始),本氣為丁火;
未:未月為六月夏天(節氣小暑開始),本氣為己土;季轉秋金,五行之木氣入土收藏,
金氣之秋~
申:申月為七月秋天(節氣立秋開始),本氣為庚金;
酉:酉月為八月秋天(節氣白露開始),本氣為辛金;
戌:戌月為九月秋天(節氣寒露開始),本氣為戊土;季轉冬水,五行之火氣入土收藏,
水氣之冬~
亥:亥月為 十月冬天(節氣立冬開始),本氣為壬水;
子:子月為十一月冬天(節氣大雪開始),本氣為癸水;
丑:丑月為十二月冬天(節氣小寒開始),本氣為己土;季轉春木,五行之金氣入土收藏,
因此,不像天干的五行之氣單純,地支的五行大多不是單一的本氣,含有複雜的藏氣。
~自古聖賢觀天地,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既識中和之正理,而於五行之妙,有全能焉。
亦即五行中和順遂最佳,也就是所謂的風調雨順,天時地利人和。
事實上,
現在的東亞的大氣環境還真可說是五行中和:
8月底強大的太平洋高壓帶來丙火,火剋金,西風槽的金氣被太平洋高壓擋住,
然而,
節氣走到立秋過後的處暑,地支為申月,丙火再猛烈,也得不到地支之氣。
申月的丙火,太陽漸弱,
申金主氣是庚金之氣,屬於頑鈍剛健的金氣,但同時藏有壬水和戊土之氣。
古人認為從立秋到處暑節氣,一股肅殺之氣從西方而來(冬季系統),
但同時也藏有西方崇山峻嶺的戊土之氣和天河壬水之氣。
然而,
今年的申月(立秋過後)至今,恰逢太平洋高壓偏強,
於是戊土,壬水,丙火三者中和,大體上風調雨順。
丙火猛烈,欺霜侮雪。能煅庚金,逢辛反怯。
庚金帶煞,剛健為最,得水而清,得火而銳。
***
不過,節氣即將於9月7日起進入白露,古云:露凝而白,氣始寒也。
雖說寒有點太誇張,(難道古代也有GFS模式)
但早晚的確可以感受到轉涼。
也就是節氣轉入酉月,酉金為暗月之金,主氣為單純的辛金之氣,
不像申金複雜,
除了本身的特性,辛金生水,遇丙火還會合化成水(太陽照射冰晶化出水)。
從大氣環境來看,
大氣地面秀的氣旋輻合生水,在太陽的加持下,化水更多。
因此,白露以後,降水增多。
而未來一週可說是,處暑申月的最後一週,
模式預報,
太平洋高壓強弱稍微變化交替,於是,
太平洋高壓雖弱不真弱,北方鋒面依舊下不來,
太平洋高壓雖強不真強,南方氣旋秀有一點機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一週南亞高壓又一次向東震盪的過程,
這次震盪過後,東亞高空的熱帶東風噴流消退,
取而代之的就是西風噴流出現了;
這也是繼大氣低層西南季風離開台灣後,
只是,一週過後,
台灣高空的熱帶東風噴流也要離開台灣了。
總結來說,
享受東風的雲彩朵朵,
太平洋高壓強些,東風強些,太平洋高壓弱些,東風弱些,
晴時多雲偶陣雨,風調雨順的大氣囉。
(不錯的天氣,隨意說說,以上供參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