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最新模式,下週北太平洋脊換北大西洋脊

作者: daron (一)   2022-01-07 19:49:20
天氣小觀:最新模式,下週,北太平洋脊換北大西洋脊
模式預報,本週北太平洋脊過後,
下週換北大西洋脊崛起,對應的歐洲東部槽high了,
但這北大西洋脊的出現,又將會影響北極渦旋增強。
先看東亞,週日中亞脊東移結合到北太平洋脊形成的阻塞高壓,
東北亞的高空冷渦旋轉直,因此下週看來有冷氣團南下台灣。
不過,目前看來,北極高空冷渦旋從結合脊後的打擊頗快,
很快結合脊又重新短列,阻塞高壓也不阻塞往北美移去,最後崩潰。
因此,北太平洋脊的阻塞高壓到底還是在北美崩潰,
對應北美的大槽更high,北美又將一波寒潮大爆發。
一週過後,換北大西洋脊來了,
歐洲東部槽轉直,寒潮爆發直接越過地中海,觸及北非。
北非最北的突尼西亞準備抖抖抖了;
北方中歐東歐不用說一片零下溫度,內陸零下10度,
西歐也是寒流,許多地區也降到零下。
相對北美大槽、歐洲東部槽,
東亞大槽這個冬季至今,相對還是保守許多,
下週模式冷氣團抵台,但看來離寒流還有一段門檻,
可能就是達標冷氣團等級,在春秋算是冷吱吱,在隆冬則是常見。
而由於未來一週都是蒙古冷高壓南下,冷高壓從蒙古下來,
東北季風經過海洋的路徑長,海氣耦合,北部東部偏濕冷。
值得注意的是,
北極渦旋因為北大西洋脊的影響,不會往異常強極渦發展
這表示,大氣高層的北極渦旋蠻克制的,
主要看大氣中層:
北美西風槽對應北太平洋脊,北太平洋脊一般仰賴北太平洋溫床,
歐洲西風槽對應北大西洋脊,北大西洋脊一般仰賴北大西洋溫床,
而,
東亞西風槽對應就是中亞脊,
但中亞脊的發起,就比較複雜,
可以由印度洋溫床,也可以是夏季系統(南亞高空)進擊,當然也可以由北非副高東伸
就連高原地形也有影響。
目前看來,好一段時間,東亞槽對應的中亞脊,都不算太活躍,甚至可說不活躍。
這表示,台灣目前不用擔心寒流的出現囉。
(以上供參囉)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22-01-07 20:03:00
那夏季系統呢
作者: MarcusWright (Marcus Wright)   2022-01-08 14:47:00
EC冷了兩三報又縮了 這報就冷氣團而已......
作者: bluewolfzeus (翡翠檸檬黃金比例)   2022-01-08 19:39:00
今年感覺好冷啊,冷好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