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剛升署就遭傳「砍預報員薪水」 氣象署

作者: jasonccr (花花)   2023-09-16 11:15:38
(一)新聞標題
剛升署就遭傳「砍預報員薪水」 氣象署澄清:仍依現行標準發放
(二)新聞內容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今(15)日正式升格為中央氣象署,預報員薪水意外成為話題,甚至傳
出改制後預報員薪水可能先砍3000元的消息。不過氣象署澄清,「完全不是事實」,強調
目前仍依現行待遇標準發放薪資。
有媒體爆料,氣象局改制署後,預報員薪水可能先砍3000元,由於近年來預報中心業務日
漸繁重,此舉可能爆發預報員出走潮。對此氣象署澄清「完全不是事實」,將依新組織單
位名稱建議修訂公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並無薪水先砍3000元疑義。
氣象署表示,改制氣象署後,所屬氣象預報中心、地震測報中心等機構適用公務人員專業
加給標準,因屬於原機構改制,依相關規定均可繼續適用原公務人員專業加給標準,因此
預報員現行薪資並未受任何影響,目前也仍然繼續依現行待遇標準發放薪資,並無薪水先
砍3000元的情況。
氣象署今日掛牌,預報員薪水意外成焦點。今也有媒體提問,氣象局升格為署後,人力編
制、預算不變,但業務量增大;尤其部分預報員採任務編組,薪資不如正職人員之事。對
此,交通部長王國材回應,這其實不只是預報員,普遍公務員薪資都比較低,大部分都是
這種狀況。氣象署雖然沒有增加員額,但因應數位轉型的相關設備,像是超級電腦、氣象
站等交通部都會給予支持。
王國材說,有看到很多預報員被電視台挖角,未來預報員薪資是否有大幅調整,是整個人
事整併的考量,日後可能會再做規劃討論,未來會持續改善大家的環境;他也表示,整個
署的組織是過去氣象局討論出來的共識,目前仍會先以這樣的方式進行。
(三)新聞連結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354214
(四)其他心得或備註
其實發這篇不是來幫忙澄清的
只是這篇新聞的回應,剛好可以把昨天這幾新聞點出的問題釐清
因此,心得與備註會有點長,請見諒!
1. 第一到第三段: 薪水砍3000的問題
公務員的薪水,扣掉一些額外加給(e.g.,主管、偏遠地區)
主要由 本俸 + 專業加給 構成
* 本俸: 基本上多數職系相同,並會看是甚麼考試錄取,對應起始職等,每年看考績調整
* 專業加給: 這個比較複雜,不同職系有不同的對應表,應該有數十種
還在氣象局階段時,主要會用到兩個表,一個是表二十,一個是表二
表二: https://www.skyman.url.tw/law-file/L315-10.pdf
表二十: https://www.skyman.url.tw/law-file/L315-20.pdf
可以看到:
(1) 同樣職等,表二十的專業加給比表二高
(2) 表二十列出了許多氣象局相關單位,但因為改成氣象署,表二十應該需要修訂
那改成氣象署後,這些單位還適用表二十嗎?
目前前還查不到定案的消息,表二十還是舊的
而且核定的相關權責單位是人總,不是交通部喔
那為甚麼會說不會先砍3000呢?
請洽以下連結,公務人員加給給與辦法5-1條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S0030007
只要你不是升遷,是平行調整,萬一不幸最後那些表二十的單位最後只能用表二
依照5-1條,那些單位的人還是可以維持薪水,直到本俸+加給的薪水追上為止
注意,是維持,所以新聞提到的沒有扣三千,應該是正確的陳述
但...萬一: 人員因為組改升遷 或 拿到同職等但天花板較高的職位
那...不好意思,大概就不適用這個保障!
因為你是升遷,所以薪水是有可能變少,要看職等和其他加給而定
另外,公務人員會依照年度考績調整薪水,拿甲或乙都可以晉級(薪水增加)
適用法條5-1的人,不好意思,你只能維持! 所以維持也只是保障你不減薪
跟其他按照考績調薪的公務人員比,還是虧
另外的另外,明年公務人員確定調薪4%
適用法條5-1的人,一樣吃不到,只是等待薪水追上的時間會縮短一點
2. 第四段: 非正職人員的薪資問題 + 和其他公職比
其實這是兩個問題
昨天有新聞指出非正職預報員起薪低的事實
但這批非正職人員,起薪參考的不是公務人員體系(應該是與國科會的研究助理有關)
所以交通部應該也很難說甚麼吧?
另外,說公務人員多數如此,這又回到前面第一點了
表二十(或是表二)的確比表一高一些,表一適用的人可能較多
不過
1. 還是有其他更高的專業加給表
2. 這個本來就是依照工作的專業度去調整的
拿這兩個比,大家覺得公平嗎?
至於用買設備來解釋為何編制沒增加這件事
如果單純擴充硬體就可以顯著拉高氣象預報準度或監測能力的話
EC之外所有國家就聯合一起買硬體設備阿! 你只要設備夠多,搞不好就能贏過EC了???
想也知道...不可能XD
空有設備,沒有專業人才去寫模式+改進模式,或是進行相關監測,可能很難明顯進步
另外,有些討論區有提到以後用AI取代的問題,其實國內外氣象界一直有在進行
但這一樣需要人去訓練呀! 短期內應該不太容易全面取代
最後這部分可能就要扯到台灣氣象發展的問題了,小弟沒有那個能力談這個,點到為止
- - -
以上只是陳述事實和整理新聞指出的問題
相關規定也都是可以查詢到,請別查我水表,謝謝!
ps: 電腦發文,手機閱讀會覺得排版較亂,請見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