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sonccr (花花)
2024-03-18 20:35:16(一)新聞標題
民眾進線僅6成問天氣 氣象署:聊天誦經比例逐年增
(二)新聞內容
記者李姿慧/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24小時運作,不過預報員薪資最低4萬多元,讓立委也抱不平,認為
薪資太低。氣象署人員坦言,打電話給預報員電話中,僅6到8成是詢問氣象,但聊天,甚
至誦經等比例比以前高。立委則表示,台灣氣象產業低薪且市場小,應檢討預報員薪資並
協助產業發展。
目前氣象署約有27到30名預報員,多數為通過高普考國家考試晉用,另也有6人為約聘制
。氣象署長程家平表示,氣象署預報員要經過國家考試,經過3年訓練後,才能上台預報
,預報員薪水最低起薪約4萬多元,資深預報員薪水最高可到8萬多元,氣象預報需要24小
時運作,1個班執勤12小時。
氣象署人員也坦言,氣象預報工作不輕鬆但很有挑戰性,民眾打電話到氣象署約有6成到8
成是詢問氣象,也有打電話進來聊天的,確實也有誦經的,這類比例相較以往有提升。
立委蔡其昌表示,台灣氣象產業低薪、市場小,氣象署預報員若薪水低容易被挖角,氣象
跟生活、農業、商業活動有很大關係,美國氣象產值2000億元,日本200億元,韓國80億
元,台灣只有3億,政府在政策訂定上應輔助氣象公司產業,才會有人投資,培訓人才上
,也應訂定證照制度,氣象署都應該整體規劃,並檢討預報員薪資。
程家平表示,氣象署也有很多討論,促進企業產業發展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包含氣象法如
何修法,制定相關產業發展等配套作為,目前台灣氣象產業相較鄰近國家比較落後。
(三)新聞連結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40318/2702378.htm
(四)其他心得或備註
此篇重點不只是標題,以下有幾個論點提供討論~
1.無厘頭甚至騷擾等級的電話,是否會影響到預報員的身
心狀況並壓縮業務時間?
2.24小時輪班,且須經數年訓練,再加上三不五時額外"
服務",是否待遇有調整空間?
3.台灣氣象產業產值顯著落後其他國家,是否有透過公部
門協助產業發展的可能?
4.氣象法的相關限制,是否扼殺了台灣氣象產業的發展?
關於待遇,我相信底下應該有機會出現一貫對於氣象署
嗤之以鼻的推文,這部分這裡的大家應該習以為常~
而氣象人員不是神,報不準無論哪國或模式都會發生的~
不過,對比某些工作輪日夜班就可能有額外加給,但氣象
人員即使碰到劇烈天氣,密集輪班,也沒有額外加給,
還要被不理性攻擊。提高待遇,是否能吸引更多人才?
-
關於氣象產業,產官學或許都有其需要精進的地方~
如果學校教的內容,八到九成都是限縮在學術領域,不教
預報或其他實務、不教很熱門的ESG等概念,那氣象產業
哪來的實務人才呢?
如果公部門沒有制定或適當的配套措施或完善的法規,
那憑藉著目前非常小的市場,產業自然也不容易發展吧?
關於產業界,如果沒有足夠吸引人才的待遇,或是可預
見的發展前景,那產業界要如何擴展呢?
而民眾對於氣象概念的正確知識,或是認知到透過付費,
有機會得到更完善的氣象服務,甚至有助於規避風險或
降低損失,對於氣象產業發展應該也更有助益吧~
舉個例,蔡其昌委員有提到關於天氣如何影響中職比賽,
甚至影響到球隊付出的成本,如果透過官方或民間服務,
可以事先知道比賽開打機率,甚至能提前蓋帆布因應天氣
變化,縮短場地恢復時間,對於觀眾、對於球隊企業、對
於球員,都會是好事吧?
- - -
附上今日立院交通委員會完整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ud7KwyE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