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風暴潮的定義:
風暴潮或稱暴潮(英語:storm surge)是由熱帶氣旋、溫帶氣旋、冷鋒的強風作用和氣
壓驟變等強烈的天氣系統引起的海面異常上升現象,又稱「風暴增水」、「風暴海嘯」、
「氣象海嘯」或「風潮」。風暴潮會使受到影響的海區的潮位大大地超過正常水位。如果
風暴潮恰好與影響海區漲潮相重疊,就會使水位暴漲,海水湧進內陸,造成巨大破壞。
過往在追風時,就會看到有網友會提出疑問:
「美國颶風侵襲,南部各州都會有風暴潮的侵襲可能,使州政府宣布緊急命令撤離沿海群眾。」
如這次的四級颶風「海倫」
https://news.tvbs.com.tw/world/2631632
那為何台灣比較少發生類似事件,之前聽到的解答為:「台灣東部海域地形落差極大,
較不易發生像美國平原地區受颶風侵襲時產生的風暴潮情形,所以基本東部過來
颱風不會引起大規模風暴潮,除非走西部平原登陸。」
所以如下面這種影片情形在台灣極少發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aYuGyQ0F7g
但查CWA網站,其實對於這種情況是有建置系統。
因為這次是百年難得以中颱顛峰登陸西半部的情形,所以是否有大規模風暴潮產生值得注意。
颱風警報單注意事項也有提及
「明(1)日起颱風接近,臺灣西南部沿海潮位升高,2日屏東、高雄、臺南、嘉義應嚴防強風
豪雨,尤其沿海地區慎防颱風暴潮及海水倒灌。」
不過目前查詢暴潮系統,僅在10/1 上午7點 10/2 上午八點,有超過大潮之警戒
和以往的認知:「如果有強烈熱帶系統登陸西半部,因不同於東部,西半部為平原地形
容易造成風暴潮。」不太一致。
有可能原因是
1、到10/2下午颱風登陸前才有造成風暴潮之可能
2、高屏外海一帶,海域較深也是有200多公尺,不若雲嘉南地區外海才60公尺淺灘
(據維基顯示台灣史上最嚴重風暴潮事件就發生在雲林口湖)
不知專業的版友對這問題有何見解
附註:
氣象署有把暴潮研究計畫放上網路(300多頁)
https://reurl.cc/main/tw
其中有彙整為數不少颱風造成潮差的影響,其中就有提及以01年奇比颱風走台灣海峽北
上,就讓高屏地區的海面測得1公尺潮差。
這次可能以48m/s強度登陸高屏地區,是否會引起更大的海水潮差。
看新聞風暴潮甚至會造成6公尺的巨浪湧入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