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大家先來看一下台灣的管線埋設圖:
http://ppt.cc/hmtb
也就是工程界常說的五大管線(後來近期改為六大,多一個光纖)
看完圖例就明白,台灣的地下管線整合,已經是不太可能可以達成的目標,
每每大家在羨慕日本的鋪路品質,卻有可曾想過他們很早很早就在
實行地下管線統一整合,講白一點就是哪邊往下挖會有五大管線區,
他們都非常明白。
以文心路來說,大家應該經常看到路面凹凸不平處,
我推測那其實就是捷運工程在執行過程,一定作過管線探勘,
不然怎麼土方開挖及打基樁?
然後請相關管線單位來移,例如台電或台水,
他們也很自然的,直接切一個溝把管線拉到路邊處,
然後很隨便的回填,甚至拿一些瀝青冷料包槌一槌交差了事。
形成了現在有如跳動路面或減速區,
因為他們也許也在想,下次可能又要挖出來又遷移吧。
這就是管線沒整合,今日路面的惡果罷了。
至於重鋪的路為什麼又不平,
其實看了幾次就知道,施工單位幾乎都是面層挖出來,
然後重鋪面層,造就了新鋪的路"好像很平"的錯覺,
但是AC瀝青道路從路基土壤、粒料基層、粒料底層、AC面層是環環相扣,
基礎如果敗壞,表面再怎麼平也都是枉然。
說不定古早的路基土壤就不是確實回填,
說不定路邊的建案狂蓋,地下室狂挖,又要抽水,導致周邊道路底層土壤
早就形成空殼及鬆動,瀝青道路又能多平?
就算重鋪鋪平了,又可曾考慮過路拱設計,也就是中間高兩側低,
雨天來了才能確實兩側排水,路面不會積水,瀝青道路就不會敗壞。
大雨天去騎看看號稱七期的惠文路吧,路面積水處一堆,
排水溝也不知道多久沒清淤了。
另外八卦就是,地方上的瀝青鋪設工程,
都是某幾間在做,永遠都是面層刨除在鋪一次面層,
馬的說不定他們還是里長跟議員的好朋友咧.....
有錢大家賺,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