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爆卦] 支持BRT的建議與分析(自己體檢版)

作者: sunmezz (曉明妹)   2015-03-13 16:20:56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L0fdbcz ]
作者: sunmezz (曉明妹)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爆卦] 支持BRT的建議與分析(自己體檢版)
時間: Fri Mar 13 16:03:44 2015
這篇是運輸科系的學生做的體檢文,
想看原文請前往01,排版較為完整。
原文來自: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4282354
反對台中BRT降級公車專用道 連署活動
http://goo.gl/D2DkTA
========================================================================
因為文章有點長,先說一下簡單結論:
筆者本身支持BRT,自2014.3.22~2014.12.31追蹤BRT,並且在2014年8月擔任工讀生
擔任工讀生期間順便做了一些調查,提出一些正向的改善建議,在部落格集結成文後再節
錄出本文
針對BRT,文初先下幾個結論,原因都附在內文當中
1.不應該改公車專用道,會破壞類捷運運輸的特性
2.中正路與光明陸橋需要改善,能夠讓整體運行更加順暢
3.優先號誌重要性不如專用道完整設置
4.BRT可以慢慢進步,但不能廢除
第一部分,零星而瑣碎的建議
《路線規劃》
路權整體而言還算OK,但是忠明路~朝馬的快車道配置略有問題。把9.4公尺除以3約是
3.17公尺,並不符合台灣大道(速限60KPH)的3.25公尺/每車道最小限制,站台區更窄就
不用多說,這方面對於BRT是一個隱藏的盲點。要修正上述問題只能把台灣大到速限調降
至50KPH就符合法規規範。
站在筆者觀點看完以上運量預估(圖片在原文),筆者認為目前比較適合興建公車捷運的有

藍線優先路段、藍線東延與西延段、橘線、棕線、紫線;剩下的藍線北延大甲/南延烏日
、金線、黃線則是應該暫緩,改善公車現況會比較實際。
http://i.imgur.com/kEib5Xg.jpg
▲ BRT六線路網 + 兩條軌道路線 + 筆者幻想路線
筆者心目中的期程大概如下(包含筆者構思路網)
第一階段:藍線優先路段、藍線東延/西延/北延段、紫線、棕線
第二階段:橘線、五權西路線、忠明進化環線、棕線往南延伸、金線東勢~豐原
第三階段:藍線延伸至大坑、太原線、環中環線、金線新社~石岡、黃線、藍線南延烏日

《車站建議》
BRT車站入口的壓克力板分別是透明、綠色、藍色、黃色,分別代表市區、綠廊、發展、
夢想,不過筆者比較希望全線統一為藍色,以後各線BRT比較好辦理。
筆者在打工期間最擔心的就是閘門問題。分隔島寬度有限的限制之下,BRT只能規劃3個刷
卡走道,而且不能採用箱體過大的伸縮式閘門,最後採用旋轉式閘門。
旅客對於三個閘門的動線概念非常模糊,尤其大家又不喜歡走寬度約50公分的閘門,導致
大家都走中間,這點在筆者打工期間是比刷卡速度慢還麻煩的問題,實際上閘門配置長這
樣:
| 進站專用 | 大型行李、推車、行動不便進出站共用,需禮讓 | 出站專用 |
p.s 閘門讀卡機金屬干擾狀況已經改善
打工期間許多工讀生自發性在月台門貼上導引標線,不過看來看去還是筆者挑的2.5cm寬
布膠帶最符合視覺需求(北捷標線為4公分)。目前布膠帶標線仍存在於筆者打工的A11站
(新光/遠百),但是有一些副作用出現,還是期待以後採用標線處理。
《車輛建議》
1.車輛內部動線較差
2.下車鈴較凸,容易使人誤按。
3.中門~絞接盤比較狹窄,對於通勤族不方便。使乘客比較不想往絞接盤移動,深怕到時
候出不來,所以會造成絞接盤沒人站立,車門附近站滿滿的窘況。
《前一陣子吵過的車道顏色配置》
目前法規明文規定,行人穿越道為綠底,自行車道為紅底,機車道為藍底。前一陣子BRT
顏色誤用拿來吵一下,筆者認為BRT可以使用藍色,以後的路線也應該繼續使用藍色。
自己認為台灣機車道通常不會用顏色標記,可以直接撤掉機車道的藍色。但是更棒的解套
方式是,可以規定機車道用的藍色號數,BRT專用道的藍色號數,這樣也能區隔。
總之台灣法律應該更有彈性,尤其法律常常都是那些製造問題的民意代表所創,有時候行
政與立法互相擺爛,衰的還是我們民眾。筆者不是要看到你們說顏色怎樣怎樣,我要看到
你們怎麼解決,不然選舉選你們做什麼呢!
《光明陸橋改善》
光明陸橋西向經過分流,BRT能夠順暢運行,發揮人本交通應有的紓解能力;東向無法分
流,也沒有設置專用道,使得回堵情形不輕。等候線最長的情況下,BRT可以在陸橋卡7~
10分鐘。
http://i.imgur.com/ecA9z1c.png
▲ 本建議示意圖
筆者經過計算,光明陸橋一個週期通過朝富路口的車輛約50~55台(沒有駕駛發呆狀況下
),換算之後大約紓解125公尺的塞車長度,於是筆者在距離路口的125公尺處做了記號,
順便標上150公尺的位置。
標點出來了,筆者建議將150公尺線~秋紅谷東行站拓寬為三車道,這邊屬於橋樑引道,
以現代工程技術而言影響比較小。之後大方在光明陸橋外側畫上BRT專用道,可以一路畫
到台74橋下。(其中朝富路口禁止快車道車輛進入慢車道,需要提前匯入側車道)
筆者的建議主要利用紅燈時進行路口儲車,綠燈時即可直接放行,依照通過車輛數而言影
響不大,依照人本交通而言更是大大進步,缺點有觀感不佳和砍5棵樹而已。先前筆者也
看過有人建議讓BRT走側車道內側,筆者認為一來必須砍17棵樹增加道路容量,二來黎明
路口一般車輛打死結,反而影響高速公路車速。
筆者認為BRT是為了解決都市交通問題,讓都市私有車輛付出代價,所以讓BRT繼續走陸橋
較佳,高速公路下來的車流還是維持現況就好。
《被遺棄的中正路》
筆者之前有了解原本中正路的車道配置,發文前一天加緊複習,比對之後發現中正路是被
遺棄的,而且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民眾亂建議,故事脈絡還可以一體成形,精采程度勝過藍
色蜘蛛網=口=
中正路是18M寬,雙向四車道配置,原本是要將內側車道撥給BRT當專用道,這時某些地方
里長出來抗議啦(請讀者自行找新聞),說會干擾交通,結果專用道就消失了,中正路成
為BRT最大的痛點。
至於流程是這樣的:
原本要弄專用道 > 被無知民眾擋下 > A02與A04取消(暫緩) > A03東行站尋求替代方案無
解 > A03西被踢到路邊 > 形成如今樣貌 > 現在民眾再次抗議BRT沒設站(也就是A02和
A04) > OOXX
那麼,筆者讓讀者開竅前,先來看看下面的路線圖:
http://i.imgur.com/Ew2Bnhp.jpg
▲ 台12線(原中正路段)。兩種顏色分別是BRT預定站點(藍色)與現有公車站點(紅色)
看完這張圖,接下來訴說一下原本願景
理想第一步:
原本中正路上的BRT站設置密度幾乎和公車一樣,當然總設站數會比公車站牌少一些,實
際上平均步行時間不會比原本多過2分鐘。
根據這個情況,交通局打算把這5個BRT站建置完成後,取消路邊停車,將中正路上的公車
全部(不用懷疑是全部)請出台12線並改走民權路,往南/北改走雙十路或建國路,並且
規劃四條街車環繞於中區。意思是,原本的願景是中正路只會剩下BRT與街車在跑。
此時因為BRT出現,台灣大道的公車負荷量減輕,改走民權路的公車也不會過多(同時改
善民權進中正出的現象)。而雙十路路廊要等到橘線BRT出現才能讓公車減少。
理想第二步:
大宅門轉運站正在施工,未來國道客運也會請出台中市區。
理想達成:
把公車和國道客運請出去,就算中正路只剩下一車道給私有車也不會差多少時間。另外中
正路大多路口禁止左轉,號誌修改幅度也不會太大。這其實和筆者上文提到的光明陸橋建
議一樣,私有車輛觀感差,實際上影響不大。
如果依照這個願景下去跑,人流大大加速運輸,對於私有運具影響相對不大。
現況:
原本中區的公車路線將有一場海嘯,但是車站與專用道都沒了,公車沒辦法全部請出去,
還在台12上一起擠。
然後交通局為了在中正路區間硬擠出一個站,只好拿在中間的A03開刀。因為無法設置專
用道在路中,所以只能把車站往旁邊趕,又遇到東行站沒地方可蓋的困境,徒留西行站,
形成BRT要繞行進站又只有單向車站的笑話,這是民眾的無知造成的結果。
另外原本A02~A04設計為與現在A01相同的簡易組裝站,佔用空間比白海豚車站小,現在
A03被趕去路邊,只好弄出白海豚這個龐然大物。筆者認為白海豚比較適合在五權路以西
,放在五權路以東還蠻阻礙景觀的。
目前台中BRT已經無法把專用道全線擺在中間,路寬與沿線車速也限制住(如果讀者有關
注稍早文章就知道),唯一希望是把光明陸橋與中正路重新弄過,這樣BRT從A23繞一圈回
到A23,其實會和現在少停 A02、A03東、A04的時間差不多。
《BRT瓶頸點與一般車輛瓶頸點》
http://i.imgur.com/RIVen5n.png
▲ BRT與私有車輛瓶頸點
BRT最可能打亂班距的地點(瓶頸點)與筆者建議:
1. 福林路至澄清醫院(加A14東行站)~交通打死節,筆者目前的能力還無法給予建議。
2. 光明陸橋~本文章已經給予建議。
3. A12與A11(東)~台中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禮節尚未養成,間接造成後續班距打亂。
4. 中正路(含火車站)~被遺棄的中正路已經提到。
5. A11(西)~一樣是搭乘禮節問題。
私有車輛瓶頸點與筆者建議:
1. 東向左轉東大路~砍兩棵樹增加左轉儲車空間,能大大紓解離峰時段左轉車流,尖峰
時段也能紓解一些,但還是會塞。
2. 澄清醫院至福林路口雙向~交通打死節,筆者目前的能力還無法給予建議。
3. 安和路口東向~兩車道紓解能力有限,尖峰時段間接影響澄清醫院附近交通。建議拆
天橋,並把前後分隔島路段調整為東向車道,需要重置分隔島(寬度OK),但速限依照之
前文章只能給予50KPH。
4. 西向左轉惠中路~內側車道改為左轉專用道(相當於路口有兩個左轉車道),但需要
試算路口左轉比例再確定。
5. 東向左轉文心路~目前因為交通需求禁止東向車流左轉,但是聽說在尖峰時段可以有
800PCU的車輛左轉,現在被禁止掉...代表其他路口必須負荷這些車輛,筆者建議把號誌
時相與車道配置恢復成過往樣貌,甚至可以開全綠或早開左轉。
PS.中港文心路口已經重新開放左轉
6. 東向左轉忠明路~希望把車道配置恢復成BRT出現前的樣子,紓解左轉車流。
7. 五權路口快慢車道匯流~建議先讓慢車道早開綠燈10秒。
8. 中正路較窄~被遺棄的中正路已經提到。
《BRT 3~6分鐘通過一輛車,卻能擁有一個車道》
一台BRT平均乘載80~100人,一台小客車平均乘載2人,小客車乘載這80人需要40輛才足
夠。
一台雙節公車長度18公尺,一台小客車停等紅綠燈時的平均車頭距約5~6公尺。
在停等紅綠燈時...一樣乘載80人,一樣只有一個車道。
BRT佔用道路一個車道的長度是18公尺,一般小客車佔用一個車道的長度至少200公尺。
換算為面積,BRT車寬約3公尺,佔用道路54平方公尺;小客車寬約2.1公尺,佔用道路至
少800平方公尺(採平均車頭距,因為這會折損道路使用效率)。
無論從面積或是長度而言,BRT大勝,所以當很多駕駛人在炮"BRT車道很空"時,其實是
BRT是用更快的方式把人運送走了。
以責任制來說,BRT車道完成自己的責任範圍,不就應該讓他休息嗎?
而且上面這是"車輛停等時"數據,若是"車輛移動中"數據,對於私人車輛還會不利些。
以後當有人說"BRT犧牲一般車輛"時,把筆者這一套運算法拿出來用,不只用理論證明BRT
能以高效率方式運送人流,更能與實務結合。
第二部分,BRT周邊效應
《BRT與TOD》
TOD全名為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意思是大眾運輸導向的城市發展,最大的目
的是利用交通帶動城市發展,達成執政者所想要的面貌。
在巴西庫里奇巴,BRT實實在在當做TOD政策的一環,並輔以土地政策(例如改變容積率與
建蔽率),使建築物沿著BRT呈現帶狀分布,緊鄰BRT的第一排建築物是高樓大廈住宅區,
第二排是樓高次之的商業區,再來就是比較矮的房子等。
http://www.skyscraperlife.com/city-versus-city/76702-bogota-col-vs-curitiba-bra
▲庫里奇巴成功的TOD,使得人民生活離不開BRT(右下角車輛即BRT),大廈沿著BRT呈現
帶狀分布。
利用土地規劃政策把民眾聚集在BRT周圍,使得人民離不開BRT,私有運具使用量自然降低
,大眾運輸乘載率自然提昇。一個我們看起來有點落後的城市,在30年前實行BRT與TOD,
使庫里奇巴成為全球宜居城市之一,整個城市更有50%的綠地,這只能說執政者有遠見。
《台灣的TOD》
那麼,台灣最成功的TOD又在哪裡呢?答案是高鐵新竹站。
台灣高鐵總投資額約兩兆,其中只有4000億興建台灣高鐵,其他的經費用於站區開發、聯
外道路、軌道系統等建設。以軌道建設而言:桃園機場捷運南延、台鐵六家線、台中捷運
文心線、台鐵沙崙線、高雄捷運一小部分都是由高鐵局買單,嘉義的高鐵大道也預留輕軌
空間,只是現今作為嘉義BRT使用。後來的苗栗、彰化、雲林的站區開發不在高鐵局負責
範圍,畢竟那是民代吵來的東西,由地方自行負責。
那麼回到主題,高鐵新竹站從台灣高鐵2006年開始營運至今,原本站區開發還只是荒煙蔓
草,現在已經是一幢幢高樓大廈,未來還有許多園區想要進駐這附近,還想看到純樸農田
景觀的讀者趁現在。
台灣高鐵新竹站打造出新的生活圈方式,有一部分台北人前往新竹置產,並且使用高鐵通
勤,光購買房屋省下來的錢就可以搭高鐵20~30年了,何樂而不為?
台灣地狹人稠,加上都市化程度已經很高,與庫里奇巴當年狀況不太相同,筆者不建議全
然複製這樣的土地政策。台中比較需要著重在BRT快速且相對大量的人流運送能力,能防
止都市發展像台北過度集中,使民眾願意居住於郊區,這樣子就足夠了。
《BRT、P&R、i-bike》
K&R(kiss and ride) 接送轉乘:在國外,家中男性前往上班,就由女性接送到公車站或
是地鐵站,在接送區吻別,因此國外的接送區稱為(kiss and ride)。台灣的接送區好比
各個火車站前,供旅客快速上下車的地方。
P&R (park and ride) 停車轉乘:當國外一家之主不是由接送的方式搭乘大眾運輸,便得
自行開車至大眾運輸場站的停車場停放,然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班。民眾先停好車再搭
乘大眾運輸的過稱便是停車轉乘。
一個大眾運輸場站空間,除了運輸工具本身之外,規劃時將接送區與停車轉乘區納入都是
非常重要的環節。再次拿台灣高鐵為例,各個車站的接送措施都很不錯,其中台北、台中
、高雄更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轉運站。
台中BRT不只是筆者之前嘴砲的 "把公車整併為公車捷運" ,其中更希望利用P&R概念完成
人流 "最後一里路" 的接駁,無形中增加BRT使用率。在這樣的願景下I-BIKE出現了,其
實就是台北U-BIKE系統應用在台中,名稱換一下而已。
台北U-BIKE至今約5年,一開始從重要節點設置,至今成為台北市民往來捷運站、公車站
的重要途徑,甚至本來會搭短程公車的旅客乾脆改騎公共自行車,成為國內外競相模仿對
象。
台中市第一期公共自行車租賃站設置於BRT沿線的原因,也是希望透過住家附近的公共自
行車系統,誘導民眾自行騎乘單車至大眾運輸場站附近的租賃站停靠,並且搭乘大眾運輸
工具,減少私有運具上路的比例,成為標準P&R的應用。
《點到點~軸輻的運輸模式》
軸輻緣起是一種飛機航線安排的一種模式,HUB直譯是軸一般會翻譯為樞紐機場。
這樣的航線安排是指全球選定幾個樞紐機場(HUB AIRPORT)作為附近週邊區域的轉運站
。週邊較小的城市都有飛機與樞紐機場通航,這樣的航線圖就好比以樞紐機場為軸心,到
各週邊城市的航線像是腳踏車輪胎的輪輻,所以稱為HUB(輪軸) AND SPOKE(輪輻)。
明顯的例子有香港之於大陸,法蘭克福之於西歐,新加坡,曼谷之於東南亞。
http://i.imgur.com/ZeGm2s6.png
▲ 航空界常出現的軸輻航線
軸輻路網優點:
1.讓運能與運量效益達到最大,節省成本。
2.避免小機場之間點對點直航容易造成營運虧損。
軸輻路網缺點:需要轉乘,花費比較多時間。
把航空界的概念套入地面工具:台北的MRT與台中的BRT就好比”軸”一般,公車、自行走
路甚至P&R的自行開車便是”輻”。而公共自行車出現後,"輻"的部份也多出一個新選項
,目前越來越多人的運輸行為是軸輻方式。
其實台中不只利用公共自行車達成這樣的目的,現今公車路網已經乾坤大挪移,出現藍1
~藍13的接駁路線(輻),如果當時台12線的公車撤出成功,這樣的效應還會更明顯。
http://i.imgur.com/5eC3e9C.png
▲把軸輻路網套用在BRT出現前後
筆者之前在網路分享本圖,有酸民說 "最好大家都居住在茄苳腳或是靜宜大學啦" ,那時
候超想回圖片中的7個大字給他。
《優先號誌觸動程序》
說到優先號誌就令人傷心,被無知的媒體渲染為只要車到就綠燈的 "絕對優先",結果後
來又是媒體說交通局亂搞,狂轟沒有優先號誌。實際上優先號誌採取"相對優先",至今也
穩定運作。如果真的要像火車平交道號誌絕對不可能,否則橫向道路可能就永遠過不了台
12線。只能說台灣的媒體比食安風暴更可怕。
優先號誌在規劃時期便是採用相對優先,那相對的優先號誌該如何運作呢?筆者簡單介紹
他的運作程序
step1 :
誤點大於1/2班距,才會開啟判斷程序。也就是當下發車班距為6分時,BRT誤點超過3分鐘
(變成班距9分鐘以上時)就會進入優先號誌的判斷程序。
step2 :
在路段中:在路段觸發點時速大於15kph,才進入step 3
近端設站:必須等到BRT車門關閉才會觸動並進入step 3
step3 :
預測BRT車輛將在短時間通過路口時,啟動優先號誌,此時會延長綠燈或是縮短紅燈
針對上面的三個步驟稍微解釋
當車站設置於路口的車流上游側70公尺內,稱為近端設站。這是step2重要的判斷依據,
原因是車門沒關卻觸動優先號誌是一種時間浪費,所以必須等到車門關閉(視為離站)才
可以觸動。然而旅客擠著上車,司機想要觸動優先號誌也有一定難度。另外很多司機也不
知道有這樣的觸動法則,筆者之前才和一位司機說,成功觸動兩次(當然當時已經有一點
誤點)。
其他狀況通常為路段式感應,會透過連續四個觸動點決定是否觸動優先號誌,其中的第一
個感應點於路口前250公尺,那麼如果遇到兩個號誌化路口相距小於250公尺(代表沒有一
個完整的250公尺感應區間),此時會把第一個號誌得到的資料傳送到第二個路口,採用
比較複雜的連動式偵測。
另外在以上必須保障橫向道路最小綠燈秒數,而且也不能讓BRT所在的台12線的綠燈秒數
過長,容易使橫向或是台12本身的車流打結。
第三部分,班距調查與隨車調查
這個調查是筆者BRT專案的靈魂,因為有這篇文章的資料,整個BRT運轉模式都在筆者的腦
袋裡,強烈建議請讀者準備好再來看本文,不然筆者花了超過24小時得到的資料就白費了

筆者在BRT打工最後幾天熊熊心血來潮做了班距調查記錄,回家整理資料後大致搞懂BRT運
轉方式。加上後續也有追蹤,到目前為止筆者的腦袋還跟得上BRT運轉節奏,甚至做出相
對的建議也沒問題。
《2014.8.29(週五)班距調查》
礙於後續時間比較不足,8.29是所有調查中最完整的,該有的資料都有,資料至今仍然相
差不大。
接下來的表格包含【表定發車時間、A11東到站時間(含班距)、A23~A11旅行時間、A11
西到站時間(含班距)、A11東~A11西旅行時間、備註】
http://i.imgur.com/rwH4EUB.png
▲01 班距誤差解析圖(圖例與圖02一樣)
抓一下各個班距之間的誤差是有玄機的,可以發現畫線處的誤差大多都是3、6、9等(都
是3的倍數),但部分受到中正路無專用道,有不一樣的誤差。主要是因為台中市區的號
誌都有連線,號誌週期是3分鐘。
拿A11東為例...每次只要A11東誤點3分鐘(如車次25)就知道可能在前面多等一次紅綠燈
,班距便變成9分鐘。而再下一班若是沒誤點(如車次26)因為他準點,前面車次誤點,
此時的班距會是3分鐘。
這些只是概念,下面還會有變化。
http://i.imgur.com/mh76Jzd.png
▲02 班距調查綜合分析,以下由各個框框帶讀者看
淺藍框框:
早晨因為乘客較少,旅行時間比後面快上一大節,此時號誌週期為2.5分鐘,才會出現5、
7、5、7的班距,這對於BRT運轉影響不大,穩定度夠高。
鮮紅框框:
可以得知由靜宜大學到A11東行站的標準時間是27分(至今如此),其中粉紅框框也帶出
適合的優先號誌觸動點,或是請司機減速等,運轉狀況很明顯呈現。
深藍框框:
只要經過前面累加影響,加上經過災難般的中正路與火車站,班距的規律就掰掰了,沒什
麼好說的,也希望中正路能夠重新來過,讓他不是棄嬰。
草綠框框:
主要是在抓A11東行站繞一圈回到A11西行站的旅行時間,在早上的標準時間推側是47分,
但是遇到下午或是假日則會增加一些,現在BRT班次多還會再更增加。
筆者認為專用道對於BRT很重要,超越優先號誌帶來的影響,當中正路只留下1~2條公車
與1~2條街車時,台12線的公車捷運才會真正成功。
http://i.imgur.com/CtvOPTU.png
▲03 司機運轉週期
抓幾位司機來看看他們的運轉週期,初期班表可以發現2小時就會循環一圈,現在沒做週
期追蹤並不了解,但應該也只是用這個模式下去變化。
然而中正路路況並不好...有時循環狀況較差,如果有些司機被延誤,他們便必須犧牲休
息與尿尿的時間趕著發車,到最後多數的司機通過A11東的循環時間都能掌握在120±3分
,還算不錯...也很辛苦。以羿陞司機為例,第一次因為乘客少,通過A11西時間比較快,
後面乘客數量比較屬於常態,接近兩小時的標準週期。
正常來說只要運輸量不要像假日龐大,乘客不要有事沒事想要硬擠上車,不要遇到輪椅族
,走完整個循環大約要110±5分鐘,剩下10分鐘剛好給司機休息。於是在班距6分鐘的情
況下,整條台灣大道有20位司機在RUN(包含休息的),現今班距比較複雜,筆者比較難
以記錄。至少2014.8.29的紀錄已經把BRT運轉模式刻印在筆者腦袋裡了。
《2014.8.31(週日)班距調查》
這是筆者在BRT打工的最後一天,打工時段位於週日下午,剛好可以調查尖峰的狀況,並
且與樓上平日早上比較。
在這次記錄中,筆者沒有放上表定發車時間,8.29能放上真的只是運氣好。
http://i.imgur.com/HiuSDTK.png
▲04 8/31資料
因為8/31的資料很亂,筆者直接拿來與8/29比較。
可以發現班距變得很不穩定,容易出現連班效應,相對的一定會有乘客等很久,另外A11
東~A11西的旅行時間拉長,都是假日帶來的負擔。
筆者也只能重申,完整專用道絕對比優先號誌更重要,本文末會直接讓筆者了解,也希望
看過這份調查的人不要再盲目支持優先號誌,他只是輔助用的。
http://i.imgur.com/NIfTHQ6.png
▲04(補充圖) 8/31的西向BRT大概呈現這樣(本示意圖僅供參考)
《2014.11.03(週一)班距調查》
這次調查用來追蹤BRT改變班距的運轉狀況,與暑假比較。
http://i.imgur.com/fNk9bV5.png
▲05
筆者很認真對過班表,針對東向進行比較。
這張圖前面的發車班距6分鐘,還能看到班距誤差為3的倍數。再來的發車班距是5分鐘,
在乘客多號誌週期又是3分鐘情況下,班距完全打亂。一樣是平日,8/29與11/03呈現不同
面貌。如果此時又被"幫助追回的優先號誌"補一刀,可能導致班距更亂。
我想搭過BRT的旅客會有體悟,其實在車上的時間比較沒有那麼重要,反而是等車時間容
易讓人心煩。
至於西向因為本來就很亂,不在本圖討論範圍。
《西向隨車調查》
筆者也做了隨車調查,了解旅行時間特性
http://i.imgur.com/fvyGYOv.png
▲06 這是2014.9.27以前的調查,讀者慢慢看
http://i.imgur.com/mcOZfGe.png
▲07 9月與11月的比較,可以發現優先號誌啟用前後並沒有改變太多旅行時間
《東向隨車調查》
http://i.imgur.com/i4l7tiy.png
▲08 這是2014.9.27以前的調查,讀者慢慢看
http://i.imgur.com/tjlQTfR.png
▲09 東向狀況亦是如此,並沒有因為優先號誌改變太多旅行時間
《從隨車調查探討優先號誌、從班距調查給予適當的發車建議》
筆者覺得優先號誌相對於專用道較不重要,上面也算是提出基本論證,但是優先號誌為何
無法明顯地幫助BRT追回呢?
第一點:
優先號誌觸動程序複雜,同時必須兼顧橫向車流,嘉義BRT聽說有10個路口配備優先號誌
,橫向車流很少...觸動率相對高。
第二點:
就自己觀察中,觸動紅燈阻斷比觸動綠燈延長容易。對於號誌時制基本邏輯有研究過的人
就知道(過程很複雜不贅述),觸動綠燈延長才能真正幫助BRT追回誤點時間,觸動紅燈
阻斷需要很多次才會有一次真正幫助追回,類似號誌續進帶的觀念。
另外,筆者認為優先號誌也會打亂班距。假如今天是西向要觸動優先號誌,而同時該路口
的東向也有BRT車輛,一觸動的結果可能導致東向BRT追上前車(相對使與前面班距縮短,
與後車班距拉長)。
這個狀況發生後,西向班距還不一定會恢復,東向被打亂後轉一圈回到西向,變成優先號
誌觸動的惡性循環。
http://i.imgur.com/CSeYhfZ.png
▲10 優先號誌惡性循環示意圖(不確定當時狀況是否如此)
圖10的西向有一個BRT車隊,東向也形成小車隊。
若是把時空推回這張圖三分鐘前,西向車隊的第一台車因為誤點而觸動優先號誌,使得東
向車輛到秋紅谷時追上前車,惡性循環就產生了,更淒慘的狀況是西向的車隊依然還在。
以上只是推測情境。
那麼如何改善班距一直被打亂的問題,這時候就要從班距調查下手。
首先一定要配合號誌作息,也就是遵守週期3分鐘的運轉規則,避免一直觸動優先號誌,
如此一來班距只剩下3分鐘倍數的選擇。筆者隨便給個建議,不一定適合。
平日:
普通 case1:15分鐘四班車(班距分別是3、3、3、6分)
普通 case2:15分鐘三班車(班距分別是3、6、6分)
尖峰(5-7、16-18):3分鐘一班
夜間(22-END):12分鐘一班
紅眼車:夜間末班車後的半小時再發一班
假日:
離峰(9以前):6分鐘一班
普通(9-11、13-15、18-22):15分鐘四班車(班距分別是3、3、3、6分)
尖峰(11-13、15-18):3分鐘一班
夜間(22-END):12分鐘一班
這樣子至少可以改變現今班距有4~6分不等帶來的亂象(夜間班距10分),雖然發車間距
比較不漂亮,但至少配合路況作息,形成車隊的機會比較低,也不會有事沒事觸動優先號
誌。
未來配合東延、西延、北延等規劃,可以再交錯發車,唯狀況複雜,暫不提出相關班距建
議。
《BRT與公車專用道的差異》
差異不在車內或車外收費,高雄LRRT(輕軌捷運系統)也是車內收費,許多國外類似設施
也有車內收費。而台中BRT位處都市地帶,擔心瞬間上下人次爆量,設計車外收費是一種
緩衝以及分流。
差異不在優先號誌與雙節低底盤(低地板)大客車,一般大客車也能跑,巴西還是使用高
底盤的大客車。
專用道上只有1種路線進行營運(營運起迄可能2~3種),讓旅客簡化搭乘過程,增加搭
乘舒適度,增進整體安全,加快整體人流輸送,才是BRT的效益。而公車真的想要進入專
用道,就必須把設施提升到與BRT一樣的"系統"等級,由快捷巴士公司統一調度,才不會
受到公車專用道的"過度擁擠"造成"低效率運輸"。
BRT的靈魂還是專用道,還有專用道上只有1~2條路線營運,而真正的優先號誌在郊區才
會達到功用,台12線坪頂以西的優先號誌就很成功。
另外BRT是一套經過整合軟硬體的運輸系統,等級一定比只有硬體設備的公車專用道高一
些。
BRT與LRRT的等級差不多,LRRT致勝點則是舒適度與穩定度,但也付出約BRT五倍代價,一
分錢一分貨。
第四部分,補充資料
《漫長10年公車改革,邁向的是BRT而不是MRT》
http://i.imgur.com/yYdMVvO.png
▲ 公共運輸對應的運量與興建平均價格
台中花了10多年培養公車運量,至今運量足夠興建BRT,終於從藍色跑到紅色區塊,未來
希望能夠進入橘色區塊大關。高雄捷運完工後虧損嚴重,這一兩年算是打平了,這就是沒
有循序漸進培養運量的結果,反觀台北開始蓋MRT的時候,公車運量已經很嚇人了,北中
高剛好呈現三種比較。
看見高雄初期慘澹經營,中央一直不敢給台中大眾捷運(MRT)預算,於是2010年台中開
始著手公車捷運(BRT)興建計畫,作為MRT運量培養依據。筆者也在那一段時間前後看見
獨立特派員介紹巴西庫里奇巴的公車捷運,才開始關注台中公車捷運的計畫。
如果沒有10多年的運量培養,別說MRT、LRRT,就連BRT也會是賠錢貨。希望運量培養後,
台中下一個15年後能夠真正出現MRT。
平均興建價格(以每公里造價計算):BRT約2億/KM;LRRT約10億/KM;MRT約40億/KM
平均乘載運量(以單向每小時計算):BRT與LRT約1000~5000人,比較高級的可以逼近中
運量捷運系統;中運量捷運系統5000~25000人;重運量捷運系統25000人以上。
台北MRT成功觀念深植人心,所以很多地方都想從公車直接跳到MRT,高雄的例子發現這樣
做是不太OK的,於是出現介於中間的台中BRT(公車捷運系統)系統與高雄的LRRT(輕軌
捷運系統)。
之前也看過網路上BRT與LRRT的討論對決,兩者帶來的運輸功效差不多,LRRT花費高則是
能得到較高的舒適度與穩定度,平均營運速率大概比BRT快2~3公里。台中經費比較拮据
,用BRT也是不錯選擇。
《台中BRT的運量與車隊預測》
交通相關類科最硬的課,可能可以由運輸規劃拔得頭籌,學到的一句話是 "預測一定不準
,但是有預測還是有差"
《車隊預測》
http://i.imgur.com/TtLs825.png
http://i.imgur.com/blie72z.png
這也呼應最近太平東延段的BRT試行,各個地區依照運量與路幅不同,給予18M與12M車型
《各個路線站間最大量規劃依據與相關規劃》
站間最大量在運輸規劃中有舉足輕重地位,會是很重要的規劃依據,筆者只有找到藍線、
橘線、金線、棕線資料
http://i.imgur.com/GLPmkD6.png
http://i.imgur.com/DcrzK5P.png
http://i.imgur.com/n9BDmg3.png
http://i.imgur.com/5ssSYD5.png
PS.目前太平的規劃朝向有專用道發展,以上是比較早期的資料
《初期的刷卡機感應不良與改善之道》
問題:
1.台中BRT是台灣第一條針對類捷運系統使用多卡通,好比台北捷運只要跑一圈操場(只
需讀悠遊卡),BRT同時要跑四圈操場(四卡通)。
2.採用RFID(一種微波感應),這種波受到金屬干擾時容易使效能不佳,這個問題比較大

後來改善方案:
1.針對程式稍微改善
2.改善金屬干擾問題
針對閘門有相關規定:
讀取單一卡種的閘門,必須在0.5秒完成感應。同時讀取多種卡片的閘門則是0.8秒
台中BRT閘門經過改善,從初期的1.5秒~2秒進步為現在0.8秒以內
http://i.imgur.com/9eH1CJx.png
▲ 刷卡閘門改善前後示意圖
目前為了避免微波受到金屬干擾,將原本的感應面板(紅色部分)往上提升脫離金屬,加上
塑膠保護罩,台北捷運也採用這樣的改善方式。也能解釋公車多卡通讀卡速度那麼快的原
因,因為讀卡機外殼本身就是塑膠XD
http://i.imgur.com/ANZCkgb.jpg
▲ 現場實際圖片(拍攝於A12秋紅谷站)
《BRT各站代號》
筆者記錄或是解說時喜歡用各個車站代號,發文後發現缺少對照,在這邊補上
http://i.imgur.com/xxs1L4Z.png
▲ 各個車站代號對照
《如果優先號誌變成絕對優先》
看到網路上的影片,網路禮節...只附上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NENX0r3pEs
如果我們把台鐵視為有絕對優先號誌的BRT,那麼這次春節的蘇花公路北返車流多少印證
可能發生的事情。這次蘇花公路北返的瓶頸點出現在131.5k平交道,影片中已經很明確。
根據影片分析,此時因為平交道而造成的壅塞車流大約在131.5~139.5k
《BRT通車後的影響》
以下是先前交通局的新聞稿,大致符合現況,依照各個時代方向也可以知道這是胡市長時
代的新聞稿。
  有關BRT通車後台灣大道的行車效率變化,調查顯示,臺灣大道「忠明-黎明」路段於
BRT通車前,快車道行駛速率為20.6公里/小時,慢車道機車為16.3公里/小時、小汽車為
16.5公里/小時;而根據交通局委託鼎漢工程顧問公司所做最新調查,快車道行駛速率為
20.7公里/小時、慢車道機車為20.3公里/小時、小汽車為18.3公里/小時,顯示臺灣大道
於BRT通車後快車道行駛速率仍然維持不變,慢車道汽、機車行駛速率則顯著提升
11%~24.5%,另大眾運輸運量提升達30%。
交通局表示,臺灣大道行車效率獲得顯著提升,歸納是「車道配置」及「公車整併」雙管
齊下奏效:首先,在車流量較大的快車道部分路段(忠明路口至朝富路口之間)仍能維持
三車道,另部分快車道路段雖減少一車道,但因配套措施於慢車道取消停車格,讓慢車道
再增加一個車道,加上慢車道因公車班次大幅減少,使得一般車輛整體通行更為順暢,進
而提升臺灣大道行車的安全與效率。
其次,原行駛於臺灣大道慢車道的11條高重疊公車路線,7月28日起僅保留少數路線繼續
行駛,其餘路線配合調整或裁切轉型成為接駁公車路線,使得原行駛於臺灣大道慢車道之
公車班次數大幅減少65%,調整的公車班次數移轉至接駁公車路線,以提升BRT運行及接駁
效率。
統計目前臺灣大道路段BRT加上公車每日運量約為6萬5千人次,較過去僅有公車行駛時每
日運量約5萬人次,大眾運輸疏運效率顯著提升30%。
接下來做一些釐清。
本新聞稿是針對車流量最大的忠明路~黎明路的調查,筆者因為時常使用這一段,狀況確
實有如新聞稿敘述,公車減少的幅度確實很有感。
但是如果搬到其他路段,筆者簡單估計的結果是:機車旅行狀況大致持平,尖峰時間汽車
會降低速率(離峰大致持平)。
※註:有電視或媒體有報導者,請勿使用爆卦! 違者視為新聞篇數 超貼新聞劣退
作者: yoyodiy (廢文心得文大師)   2014-03-13 16:04:00
樓下推END
作者: linhsiuwei (清心寡慾的天煞孤星)   2014-03-13 16:04:00
吱吱:會噓你,叫你下去領五百
作者: dreamnook (亞龍)   2014-03-13 16:04:00
難得有個支持派 先補血:\
作者: krishuang (五柳先生)   2014-03-13 16:05:00
之前也有一篇
作者: YaPTT (小ya)   2014-03-13 16:06:00
五權路那段慢車道因為BRT窄成那樣
作者: ChinaGy (偶不素426)   2014-03-13 16:06:00
這有啥掛 PO去台中板
作者: Ec73Iwai (( ̄□ ̄|||)a)   2014-03-13 16:07:00
意見跟你不太一樣 但推你用心整理
作者: eviltool (eviltool)   2014-03-13 16:08:00
開車用路人不方便
作者: mkiWang (mkiWang)   2014-03-13 16:08:00
這麼長的文章不適合這裡
作者: KevinLow (廢文漏)   2014-03-13 16:08:00
推整理,不是台中人就是了
作者: Wi11iam (愛棒球的心不會變)   2014-03-13 16:08:00
沒按End...你的是改善計畫,我還是覺得先停駛再規劃好
作者: mongi (大體老屍)   2014-03-13 16:08:00
end
作者: Ec73Iwai (( ̄□ ̄|||)a)   2014-03-13 16:08:00
不過"中正路與光明陸橋需要改善"確實是要最優先處理
作者: SuperKMT (鼠輩)   2014-03-13 16:08:00
請洽brt板
作者: leahcim72197 (j6)   2014-03-13 16:08:00
目前的情況,就是草草上路的路障
作者: tjtjtj (新)   2014-03-13 16:09:00
去台中版 brt是用公車的在爽 好嗎
作者: holioholio (holio)   2014-03-13 16:09:00
身為運輸系學生 看到台中那種爛BRT不吐血 真佩服你
作者: eviltool (eviltool)   2014-03-13 16:10:00
為什麼不高架化 反與民爭道
作者: Ec73Iwai (( ̄□ ̄|||)a)   2014-03-13 16:10:00
如果這兩段解決不了 那就不用玩下去了
作者: mkiWang (mkiWang)   2014-03-13 16:10:00
BRT本來就是大眾運輸,不是坐公車的爽是誰爽?
作者: wiork (我在工作~)   2014-03-13 16:11:00
end
作者: nomorepipe (不管了啦)   2014-03-13 16:12:00
太專業了@〃@
作者: kixer2005 (可惡想__)   2014-03-13 16:12:00
同業給推
作者: tjtjtj (新)   2014-03-13 16:12:00
工讀生 別來消毒 兩節公車BRT 讓其他開車、騎車的不爽
作者: savge (來亂的~)   2014-03-13 16:13:00
有沒把BRT報修率算進去?
作者: mkiWang (mkiWang)   2014-03-13 16:13:00
原PO可以把這篇PO在MRT版
作者: asukarei (C.C.)   2014-03-13 16:14:00
免費就爽到貪小便宜的人呀
作者: Wi11iam (愛棒球的心不會變)   2014-03-13 16:19:00
BRT的議題應該要拿到捷運板還是公車板討論?
作者: pellini (kleenex)   2015-03-13 16:28:00
還是要捷運
作者: senkei (粥)   2015-03-13 16:39:00
差異不在車內或車外收費→那為何要蓋巨大站體作站外收費?"BRT的靈魂還是專用道,還有專用道上只有1~2條路線營運"公車路線整合+公車專用道不能達到目的嗎?幾十個千萬站體、幾十台刷卡機、幾十台雙節公車功用在哪?
作者: belldandy123 (SHADY_宣)   2015-03-13 17:04:00
我只想的到那群護航的人 才會做的事 還要帶風向?
作者: pinkjia (哈哈)   2015-03-13 18:11:00
推科學精神 但是左轉東大路儲車空間需要不只兩棵樹...
作者: Clarkliu (noname)   2015-03-13 18:14:00
如果結論是要蓋捷運的話,那先把003換下去
作者: pinkjia (哈哈)   2015-03-13 18:16:00
而且台中市公車也是多卡機 就沒有BRT的問題...文中提到"BRT是用更快的方式把人運送走了" 問題是以前是公車載走了..現在只是換BRT載 而且收費之後BRT流量還有這麼多人搭乘嗎? (這點實在不能很樂觀)
作者: giogibyeie (giogibyeie)   2015-03-13 19:06:00
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運量根本屌打BRT,改成公車專用道運輸效率更高,打一堆BRT好棒棒的臉!
作者: DRIariel (荷恬甜)   2015-03-13 19:12:00
BRT除了閘門.行控.感應器.其他收費機器 還有什麼沒建好?行控如建好 優先號誌應該也要可以用了 對嗎@@?
作者: hanher (天天是藍天)   2015-03-13 19:15:00
應該考量的是,原本開車的人會去搭嗎?而不是考量人數減少吧!另外東海那段汽車道應該改為三線,我覺得比較適用,速限只有50,寬度我覺得夠用
作者: iorz (如果有一天)   2015-03-13 21:44:00
BRT只不過是政治人物手中的一個棋子~~~爛死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