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契約談判要搞到像哭哭大會嗎?
說真的回這種文章有夠無聊,
但,既然有人一直替業者說話,
總要有人平衡一下。
其實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新聞提到的小細節。
有些事情滿有趣的。
三則新聞,可以觀察到市府與公車老闆的幾個立場,
1 市府要個別協商契約,業者不要,業者要所有業者公開協商。
2 站出來發聲明的只是台中公車老闆其中一部分。
中央通訊社 2016/6/1 中市公車10公里免費 業者:活不下去了
[對於市府說發表聲明的只有部分業者,不能代表公會發表聲明
,而且業者是獲利的,將與業者進行協調等說法,羅乙棋強調,
如果要協調,交通局應該公開透明、正式發函與業者協商,不能
密室協商。]
自由時報 2016/6/1 中市公車優惠爭議 業者淚請林佳龍照顧從業人員
[另外,針對交通局要先與業者個別協商,羅乙棋表示,這個問題是公車
業者共同的問題,也是台中市民關注的議題,個別協商會給予密室協商
、黑箱作業的觀感,台中市民一定不能接受,交通局應該公開透明、正
式發函與業者協商。]
聯合新聞網 2016/6/2 中市免費公車大戰 市府、業者硬碰硬
[羅乙棋批交通局都不溝通,現在市府宣稱要找業者個別協商,
聯管會認為市府此舉給人「密室協商、黑箱作業」觀感,呼籲
市府要以公開、透明程序找所有業者開會,協商解決方案,否
則七月一日如期收費。副市長林陵三說,已與公車業者個別談
,不會讓「搭公車自費」上演。]
三則新聞,可以觀察到市府與公車老闆的幾個立場,
1 市府要個別協商契約,業者不要,業者要所有業者公開協商。
2 站出來發聲明的只是台中公車老闆其中一部分。
所以,可想而知,個別協商對市府有利,但對發表聲明的公車老闆不利。
為什麼?
是不是因為個別協商就會有某些公司因為小賺了,就甘心簽約?
是不是因為公開協商可以利用某些公車老闆的群體壓力讓其他公司不簽約?
發聲明的公車老闆為什麼不是全部台中市公車業者全體?
為什麼?
是不是因為有部分公車老闆不認同這些發聲明的大老闆們?
是不是因為有部分的聲明內容也許其他公車老闆不大苟同?
大家可以想一想其中這些微小的細節,
不過就是商業契約的簽約,
賺錢自然會續約,不賺自然會走開,
搞到一直發文,
是要小市民同情同情公車老闆們嗎?
某些人要說的,我都知道,替你們先說吧,
公車老闆好可憐,都沒賺,都大賠,公車老闆好窮,市府的計算都錯,
老闆的計算才對,老闆是營利,使用者付費,老闆賺大錢後有良心會回饋,
,老闆賺大錢後會加薪,國家財政被X公里免費拖垮.......
商業契約談判搞到這樣一直用哭哭來放話嗎?
真不知道是台中市民被業者討拍可憐?還是這些老闆可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