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公車變難等,運量的資料也變不好找了。
市府open data下載來只有欄位名稱沒有內容(也可能是我不會操作)。
直接google台中市 公車運量,前幾頁也沒有結果。
以前會逐月公布前幾個月的月運量,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最後在106年交通局統計資料中找到下面的數字,
先說在前頭,政策會有邊際效應,要持續維持高成長量,
本身就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但同時期人口成長,去年運量卻還負成長,這很難說是運量已飽和。
年度 年公車運量 成長率 人口
2013 103197318 - -
2014 123242067 +19% 0.67%
2015 132488088 +7.5% 0.90%
2016 135708084 +2.4% 0.83%
2017 135095334 -0.4% 0.71%
順帶一題,2017年機動車輛登記增加4萬輛(1.49%)
這不光是市府單一方的問題,但市府依然難辭其咎
市府:
公車補助及路線政策、其他交通政策、基礎建設、交通違規執法等
部分市民:
公車站違停、人行道騎樓違停,停靠時從下車側硬鑽,影響公車使用環境
明知有車可搭、無位可停,還是硬要騎開車去違停
客運業者:
工作環境、待遇、公司財政等
不過反正搭車的畢竟是少數人,
現在的候選人,都不太可能會搭公車上班,
怎麼可能會受「未發車」這樣的小事情影響呢?
明明市區空間已經不堪負荷,但只要可以繼續並排停在店門口,
回家插進騎樓、開上人行道,市府還會貼心整修人行道讓你停車不顛簸。
行政長官公務車直接座車送到目的地。
即使坐輪椅的人、拉行李的人、行人、推嬰兒車的人,
通通去走車道,車流中日曬雨淋、騎樓還要鑽車縫閃車,
也都無關宜居城市多數人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