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議題,也剛好今天有空,聊聊這陣子因為放假或南部淹水所產生的議題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你覺得台灣的政治該如何操作?
關於颱風放假的問題,不得不說台灣人民在這個議題上
民粹高過於放假背後真正的意義
民粹的意思就是多數人都期待放假,這一點颱風前一晚的網路上言論就可以發現
就南部的哪一個縣市宣布放假了,馬上就會有人討論更上方的縣市要不要加入
這成為了一個群體效應
如果宣布放假了,最好隔天真的是大風大雨
否則網路上就像本版上周五的情況:感謝市長
如果宣布不放假,最好隔天無風無雨,否則只要稍微有點風雨
網路上也一樣罵聲連連
我記得人類對大氣科學到現在為止掌握程度都還不夠高
這一點從一個颱風路徑就有各國版本就可以看得出來
結果台灣不少人卻認為市長的決定應該比大氣科學預測還要更精準???
說白的,放不放假跟我沒太大關係,即便放假,我在家裡一樣打開電腦工作
不放假,我一樣會開車上下班,不會因此多抱怨一句。
我也相信不少人跟我是抱持同樣想法
再者,淹水...這幾天對於南部淹水
新聞媒體或網路都將重點放在「誰犯錯,誰該道歉」
卻少有人去討論這樣的降雨頻率年是多少,是否已經超過工程設計頻率
綠色立委在貼高雄市長候選人在當晚還唱歌跳舞
藍色立委猛批評總統勘災還站在車上巡視、行政院長有沒有道歉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不夠務實的政治操作
過往至今,台灣媒體少於著墨氣候的變遷,跟台灣面臨的現況
一個簡單的事實:如果你將一個水桶裝滿水,並且開始傾斜往下倒水時
這個水桶的總裝水量就是總降雨量
水桶傾斜的程度導致倒水的快慢就是降雨強度
以台灣而言,倒水倒太快,即便只有一小時,還是會淹水,但退水也退得快
倒水總量倒太多,一樣會淹水,但退水退得慢
而全世界可以比台灣遇到更強降雨強度的,以現在而言,恐怕只有菲律賓
經常性的降雨強度超過80mm/hr
在許多國家許多先進都市,恐怕都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而降雨強度超過80mm/hr卻是台灣經常面對,甚至每年每月都會出現
這些常識,一般民眾不曾瞭解,也不願多花時間去瞭解
只知道報紙標題寫什麼,就跟者罵什麼
新聞媒體跟你說失言,你就認為失言
抱歉,以這樣的方式在判別,我認為你的選票只是很廉價
只會讓這些候選人不會想更好的方式去改變選舉
我只要找媒體多寫點對方的不好,你就買單,我為什麼需要改變??
回到這議題,有無放假會不會影響投票
我不會,甚至我認為這只是日常生活的一環
要我的票,我會看得更深入,不是只用一天的假期來決定要不要給你四年
台灣政治該如何操作?其實都看買單的人民喜歡什麼
如果都還是喜歡看媒體決定自己想法,那台灣政治不會改變
十年後,你還是在罵媒體、罵政府,而不是去瞭解這背後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