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一下
我覺得校園霸凌一直都是全世界的問題
受害者如果有反擊成功 那是一回事
重點是要怎麼處理 怎麼控制
以教育方的角度要怎麼去面對
班上肯定有身障或自閉症學生被欺負的
可以好好看一下
芬蘭 挪威等北歐國家是怎麼處理的
北歐 荷蘭的小孩 青少年快樂比例很高
校園霸凌發生率比其他國家還低
你也很少聽到這些國家有校園槍擊或謀殺
比台灣跟亞洲還要高
看到問題就要解決而不是當鴕鳥
挪威:遊戲互動、零容忍方案防霸凌
https://www.chinatimes.com/campus/20160921003890-262301
各國校園內外有層出不窮的中小學生霸凌事件,鑒於霸凌行為的普遍性、長期性和複雜性,
挪威採取零容忍政策,並要求學校和家長積極介入。除了讓孩子們遊戲互相認識和了解,建
立健全的人格,也從國家層面進行反霸凌運動,實施反霸凌機制。
挪威首都奧斯陸西部的一所小學,一年級新生一入學就要學唱《停!不要霸凌》這首歌曲。
孩子們通過唱歌、做遊戲互相認識和了解,營造友好和諧的氣氛。老師還會帶孩子們玩「說
出別人優點」的遊戲,讓孩子們學會欣賞他人,看到他人優點,彼此成為相親相愛的朋友。
這種看起來只是「純玩」的教學方式,正是全球反霸凌問題先驅、挪威心理學家達恩· 奧
爾韋斯創立的校園反霸凌干預機制的第一條重要理論:讓孩子們在校園裡建立一種溫暖友好
的氛圍,讓孩子們學會如何交友,如何打開社交大門。
挪威小學低年級學生通常每5人組成一個「朋友圈」。這些孩子和家長每月聚會一次,增進
孩子和家長間的了解,讓孩子們了解朋友的意義,以避免被孤立和霸凌。
在挪威第二大城市卑爾根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教師王蕾說:「讓孩子具有同情心,擁有健全
的人格,是杜絕霸凌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外部監督無論如何都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最
後變成自覺的行為。在挪威,擁有健全的人格,被認為比學習更重要。」
挪威政府、全國教師協會、各區反霸凌聯盟、全國家長協會和兒童監察員代表於2002年共同
發表了《反霸凌宣言》,啟動了對霸凌的「零容忍方案」,從國家層面進行反霸凌運動,系
統實施反霸凌機制。一方面,定期為老師開設反霸凌培訓課程,幫助老師更快速有效地識別
霸凌行為並及時介入。一旦發生霸凌行為,學校負有主要處理責任。另一方面,也要求家長
積極參與。
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挪威實施的反霸凌干預機制取得良好效果,減
少了至少30%至50%的霸凌事件。即便如此,挪威仍有近6.3萬名孩子每月至少遭受兩至三次
霸凌,反霸凌這條路,需要長久努力。
反霸凌,芬蘭這樣做 重點在解決而非無心的道歉
https://www.gvm.com.tw/article/42881
禁止霸凌
身為教室的領袖,老師可以透過很多做法防止霸凌,也就是說,你絕對可以在霸凌開始之前
就加以遏止。前文提及的諸多策略:認識每一位孩子、和學生玩耍、慶祝學習成果、追求班
級夢想,其實都是在支持這個目標——當你強化班級裡的歸屬感,就是在預防霸凌。然而,
有時候雖然我們已盡力提倡班級裡的正向互動,但霸凌行為還是可能發生。一旦碰上這種狀
況,教師絕對不能姑息,必須立即處理。
根據美國全國科學、工程與醫學學院(U.S.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
ng, and Medicine)的報告,有一八%~三一%的美國孩子與青少年曾遭受校園霸凌。儘管
各界對於霸凌的定義不一,但記者羅珊.卡西(Roxanne Khamsi)已明確地指出:「霸凌最
常見的定義就是重複、刻意的攻擊性行為,加害者擁有更大的權力——無論這個權力失衡是
真實存在,或是想像出來的。」
住在美國時,我教過兩所公立學校和一所私立學校。每所學校都有很合理的預防霸凌的對策
。除了固定的全校聚會、反霸凌工作坊(workshop),學生還共同簽署了一張很大的海報,
誓言反抗霸凌。這些都是很好的預防對策,但我仍舊沒有看到任何可讓全校共同面對霸凌行
為的流程機制。
十多年來,芬蘭一直在尋找處理學校霸凌的策略。在赫爾辛基學校,我見到全國最受歡迎的
反霸凌計畫,稱為「奇娃」(KiVa),有九○%的芬蘭學校都在執行。「奇娃」在芬蘭語中
是「反霸凌」的意思;這同時也是個雙關語,「奇娃」的發音和芬蘭語的「善良」很相近。
這個全國反霸凌計畫看起來非常有希望。針對芬蘭學校七千位學生的研究顯示,奇娃明顯改
善了兒童的精神健康,這也是他們最常受到霸凌的部分。
邀請高年級學生參與霸凌會議
奇娃的策略包括:預防學生收到關於霸凌的宣導資料(例如:電腦軟體),在教室裡進行角
色扮演。我在赫爾辛基教書時,則看到奇娃的另一項優點:當霸凌發生時,便有一系列清楚
明快的處理步驟開始運作。這次寫作時,為了確認奇娃的完整步驟,我和赫爾辛基的同事寶
拉.哈巫(Paula Havu)聊了一會兒。她曾參加反霸凌的訓練。
假設學生之間有了衝突,一個孩子指責幾個同學有類似霸凌的行為,例如:經常不讓他在操
場上一起玩,這個學生可以請老師召開一次奇娃會議。(旁觀者也可以要求開會,例如:看
到霸凌行為的老師和學生。)老師和學生們都得先填一張表格,簡單描述經過,並同意協商
的日期和地點。之後,老師會把這張表格放進特別的檔案夾。奇娃教師團隊會固定檢查檔案
夾,若有需要,他們便會通知高年級的學生團隊,這些學生接受過訓練,知道如何處理這類
衝突。
解決霸凌問題的會議通常安排在下課時間,在一個沒有人使用的教室裡,老師、雙方和高年
級的學生團隊共同協商。在奇娃會議中,雙方都有機會描述自己的遭遇。一開始的重點是傾
聽彼此的談話。然後,老師邀請雙方自我反省,想想下次若發生類似狀況,可以採取怎樣的
做法。重點在於讓這些學生「自己」想出解決方案,以避免衝突再度發生。一旦雙方承諾會
執行預防策略,老師就會如實地記錄下來,會議便結束。
重點在於如何解決,而非言不由衷的歉意
寶拉.哈巫說:「在奇娃會議中,除非自己想要,否則不用道歉。因為若是由別人要求你道
歉的話,任何人通常都是心口不一地說說而已。在奇娃會議中,必須專注於問題出在哪裡、
誰做了什麼、你可以怎麼做。」
奇娃的成員通常會和雙方相約,於兩週後召開後續會議,重新檢視衝突。如果問題還存在,
就會採取更進一步的步驟,並通知家長。
芬蘭學校絕不容許霸凌,奇娃計畫的主旨是,連續運用很多(比較)小的措施,根除龐大棘
手的問題,例如:舉辦解決衝突會談,或在教室裡進行角色扮演,並請學生發表感想,藉此
預防霸凌發生。寶拉告訴我:「這是一個很優良的計畫。」
過去我在美國學校教書時,若能確實執行奇娃計畫裡的某些關鍵元素,我和我的學生便可以
從中獲益。我當時的課堂偶爾會出現霸凌行為,但我不知如何處理。如果能持續和學生討論
霸凌議題、學習如何反抗,應該會很有幫助。
我也認為學校必須建立一個機制,專門應對學生的抱怨與困難。通常,我只處理我看得到的
衝突。或許我早該在教室放一個信箱,像芬蘭學校的奇娃檔案夾一樣,讓學生告訴我彼此之
間的互動是否遭遇困難。
最後,我認為在課堂中,每當衝突發生時,必須強調解決辦法,而不只是要求道歉。光是讓
事情過去並非真的解決,多花時間和學生討論可以採取的正向措施比什麼都重要;如果能寫
下進一步的解決方案,並安排後續會議,效果會更佳。
學校裡的霸凌行為將會摧毀學習的樂趣,霸凌發生之前的種種小動作也具有同樣的威力。所
幸奇娃計畫提出了各式建議,協助學生站起來反抗霸凌,以維護課堂中愉快的學習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