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廟宇的角度講講話,覺得應該會被轟,但還是發吧
自己是廟宇小孩,所以首先要先說的是
"不是每間廟宇都賺很大"
別的縣市我不知道,可是古都台南有超過1600間有登記的廟宇
怎麼可能每間都賺很大,舉赤崁樓附近為例就好
所有的香油錢都灌進大天后宮、祀典武廟,附近其他的廟宇哪來的賺很大?
然後針對鞭炮事情,其實我是不贊成放那麼多砲,但也沒有辦法接受兩串這樣的數字
原因有點長,覺得會傷害您的眼睛的話就請跳過吧
1.交陪
台南從清朝開始就建城了,但清朝給府城的兵力並不強盛,以致山賊海盜頻傳
所以當時的府城就組成民兵義勇,而這些組織就以廟宇為聚集地,組成了聯境組織
所以有些交陪之間的情誼都已經超過百年了
或許很多人會說這關我屁事
但我只能說飲水思源,沒有這些聯境,搞不好你祖先早掛了,那輪得到你現在打字
那就來了,我們是個好禮的民族,又有兄弟般的情誼
你熱鬧我放個兩串砲,我熱鬧你沒錢就回我兩串,但是要是剛好你有錢那不就多串了
來來往往個幾十年,禮上加禮其實很可觀
2.祖廟與子孫
台南有N間老廟,到底分靈了多少子孫廟出去
送往迎來的時候,搭句俗話衣錦還鄉,不夠熱鬧怎見衣錦?
其實這樣的砲來砲往早就很多廟宇吃不消了,可是基於禮俗又不能免
政府要干涉對很多廟宇其實反彈並不那麼大
只是要如何改變必須政府單位跟熟悉廟宇的人士協調出真正雙方可以接受的政策
例如初期可能要求廟方提出哪間廟為何要放多,理由是交陪或是子孫廟
甚至花時間溝通要求交陪廟或子孫廟可以放到什麼程度,一般往來的廟宇則兩串
一步一步來降低鞭炮的製造量
這些事情都需要政府單位跟廟宇組織慢慢的研究討論而不是一句就兩串這樣的政策
因為這樣的政策僅會引起反彈而無法解決事情
我知道會有人回我"這是廟宇的事情,吵到我們就不對還溝通個屁"
但廟宇事也是人在處理
沒有真正同理心去瞭解跟解決只會造成對立跟無意義的謾罵(因為沒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