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reich (let it snow)》之銘言:
: 鄙人在台南出生長大
: 然後在北部唸書工作超過10年
: 生活中多少會遇到對台南/南部有著刻板偏見的北部人
: 想想,是不是可以大家提出類似的生活經歷
: 然後集思廣益,遇到類似情況怎樣應對比較合適呢
: 例如:
: 食:
: 1.只有小吃、沒有好餐廳
台北人愛貶低小吃其實很有意思。
因為台北正是以『小吃之都』名號屢上國際,比如之前的 CNN美食特
輯,或者可以看日本背包客、藝人到台北會跑什麼行程。
像華人這麼懂吃又愛炫耀的民族,尤以能吃到 "道地" 的在地味道而
沾沾自喜,即便是天龍人,食記或言談間,到 "中國" 出差吃不在指
南上,或是向當地人打聽所謂正宗風味地方菜、隱藏版美食,能顯得
自己脫俗且內行。
而這些正宗風味也不一定都是想像中的高價餐廳,還是說到了異國,
巷裡行間榕樹轉角處,就處處隱藏著不世高手?(外國月亮比較圓)
另外不論是攤商或是小店家,不都是資金尚未到位、發跡前的百年老
店○●園或者△▽號嗎?
其實因國府撤退來台,小小台北一都匯集中國大江南北好菜,這不單
是正宗外省天龍的家鄉記憶,還是他們的驕傲 —
舒國志《台北小吃札記》
胡天蘭《做個老饕》、《TOP台灣小吃100點》好像還有本啥銅板小吃
的碗糕。
小弟認為某些台北人對待小吃的雙重態度,一因騜阿瑪當市長時,幾
件失敗的都更案:
『賣不受歡迎的東西,不能怪我呀~』
為了護航,長年粉絲和媒體們可找了好多理由。
二因和台南『美食之都』、『小吃之都』名號的重複性,但小吃聽起
來容易和夜市攤販形象、或是 Local在地、本土化敏感字眼作連結,
若兩者一併看,會給予矛盾的信息,便拐了彎,將餐廳當作尊爵(價
高)不凡的象徵。
近來兩岸交流頻繁,有錢的大老板(尤其是老鄉們)跑過去吃更道地
的味道,由於在地化這個字眼的原罪,天龍人鄉愁的記憶成了不純物
,年輕師傅很多到中國學藝,回台用正宗當號召(印象中台南有家號
稱正宗麻婆上過美食節目)來吸引台灣人。
而天龍人在相互角力確定地位高低的過程中,對自己生活的都市流失
自信,挫敗的焦慮還是可以發洩在,相形之下相對優勢,中南部上來
的島民身上。
: 2.都是添加毒澱粉吧
: 衣:
: 1.聽說冬天不用穿羽絨外套
: 住:
: 1.家裡都是透天厝
不曉得是貶還是稱讚。
南部人住透天和房價、人口密度、居住習慣有關,大學時北部同學四五位
來我家玩(當時還有重考的表弟借住)仍睡得很有餘裕,再多幾位也沒問
題,公寓就沒辦法這樣塞吧?
: 行:
: 1.「都」不遵守紅綠燈
: 2.「都」不戴安全帽
: 3.捷運電扶梯都不靠右邊(高雄)
北捷廢除這項規則很久囉
那些天龍人還在增加手扶梯單邊的負擔嗎(笑)
: 4.捷運上都不會讓座(高雄)
就小弟搭乘的經驗,高捷空位多,少有讓座的必要;北捷男性乘客七成在裝
睡,尤其上班族。
: 生活:
: 1.不會講台語很難生活
: 2.「都」是深綠,支持民進黨、不能罵賴清德
台北和台南投票結構相近、新北和高雄相近。
: 3.很傳統,重男輕女、男尊女卑
: 4.婆婆對媳婦很不好
: 在台北很諷刺無奈的是
: 很多人明明也來自桃竹苗鄉下地方,卻把自己當成台北人
: 脫口說出對南部人的偏見,似乎急忙撇清自己的印記
: 又或者,對比南部指責KMT政府長期偏愛台北
: 卻引來調侃「這是來自台南的抱怨嗎」
: 不知道在北部工作的台南人
: 遇到類似狀況都是怎樣應對的呢?
我尊重對方的信仰。
因為你不知道對方是真的被資訊誤導,還是特意找你發洩生活壓力的,後者
無法溝通,前者,呃,你知道說服成年人需要花多大的功夫嗎?
要認錯也會牽扯面子問題,反正人是會學習的,當他發覺資訊有出入時,自
己會悄悄修正(或者放濫,林杯最大,不怕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