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腳病在日本時代即有病例,以下這則見諸1922年通信專欄--
《臺南新報》8月7日第5版(漢文欄)http://i.imgur.com/5UEqTQj.jpg
北門通信
▲病症不明
北門嶼地接海隅,絕少樹木,當此烈日燒空,暑氣薰人,
致發生熱毒腫瘍潰瘍者,不少其人。
有一種手足枝節皮肉枯黑,日夜呼痛,無藥可醫,雖開刀切藥,又染別枝。
有聞入臺南回春醫院者,亦難見効。
據云:是病不知何名,唯海隅獨有之,
照近世醫學發達,想無不知之症。
願世之醫家,一從研究焉,賜教企予望之。
見報後亦有讀者投書,轉述漢醫的見解,
可知當時人對此病的理解乃視為傳染病:
《臺南新報》8月13日第5版(漢文欄)
【萬殊一本】
拜啟閱八月七日貴報北門嶼通信欄,有病症不明一節,
余立即請教老醫劉玉麟先生,據云此病乃發自脾肝二經,
茲就其所談,謹列於下以供專門家參考:
內經太陰陽明論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曰:四肢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固脾乃得稟也。
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水穀之氣,
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無資生,故不用也。
又厥氣論曰:五臟六腑寒熱相移者,何也?
曰:腎移寒於肝,癰腫少氣,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
以今之症狀腫瘍潰瘍,手足肢節,肌肉枯黑,
日夜呼痛者,乃受一種流行性之病毒所致也。
但無臨床檢診其脈,參究五運六氣標本,即見與夫太過不及,
宜抑宜培,治之先後,故難臆(案:原刊作「憶」)斷而言治也。
差得臨床診視,自可無難得其內容之病理,
然後方能發表對症特效之治療方法也。云云。
依此而論,大近於理,故代為回答。(碧峰氏)
此病常見於學甲鎮、北門鄉以及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
1954年,始由高聰明、高上榮以「特發性脫疽(spontaneous gangrene)」之名,
發表於台灣醫學會雜誌上;
1956年,開始大量發生,其嚴重性引起衛生當局和醫學界的注意。
王金河先生對烏腳病患的醫療與照顧貢獻甚深,
(王金河夫婦畧傳:http://www.blackfoot.org.tw/couple/index.html)
與吳新榮先生亦是連襟(北門重要文人、醫師、政治人物)亦是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