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第一天,台南市政府都更科召開了飛雁新村的聽證會
下面的連結是今天聽證會的經過
http://ppt.cc/tYKx
起初在看的時候還有點恍神,後來才驚覺這是一場具有法律效力的「聽證會」
不是公聽會,也不是說明會
但是為什麼官員的反應讓我覺得他們沒有做足準備就上陣了...
認真的詢問了一下今天參加了聽證會的朋友
他說今天完全沒有提到遺址這件事。
我說的遺址,不是日治時期的傳原通訊所
而是埋在地底下的史前大湖文化
以及約有兩千至三千五百年歷史的「六甲頂遺址」
台南市政府在前一陣子才剛允諾會把遺址列入評估
怎麼可以在聽證會裡隻字未提?
http://ppt.cc/TTcP
然後朋友說,
現在飛雁新村的樹被遠雄「修枝」成這樣,準備要移植。
http://ppt.cc/IGuO
我又去查了一下是怎麼回事
然後看到這篇報導說
「都發局長吳欣修表示,目前是先進行整枝,
尚未展開移植動作,以及都更審議委員會嚴審把關遠雄的移植計劃,
但考量明年雨季影響樹根,因此要求遠雄必須成樹移植,
作『2次斷根』妥善措施,預計3個月後,約明年2月才會逐步移植,
將移至永康區新公園(原二王公墓),同時要求遠雄養管2年。」
http://ppt.cc/rmJB
痾...因為我不是植物專家
只好再去查一下把樹修剪成這樣到底會不會有問題
還有什麼叫做「2次斷根」
然後我在這個頗有公信力的泛科學網站上看到了關於移植樹木的文章,
他說「要是樹齡較大的話,養根斷根的動作最好要做到兩次甚至以上,
才可以增加其存活率。」
噢! 原來真的有這個方法,但是下面又寫到:
「『老樹無法移植,移植的機率存活只有20%』,
就是因為花了半年一年的時間,耗了那麼多的功夫,存活率也只有20%上下,
所以在國外的做法才會是不動老樹,用建築去配合環境,而不是環境去配合建築。」
http://pansci.tw/archives/60176
飛雁新村基地內樹群261棵,原地保留34棵,移除16棵,
區內移植30棵,區外移植高達181棵。
乘以存活率20%,到時候能夠順利在二王公墓長起來的樹莫非只有36棵左右?!
這樣不是太悽慘了嗎? 看一下原本空照圖飛雁新村是多麼翠綠,
再想一下只剩下20%的樹木是什麼景象。
http://ppt.cc/3hbf
然後,再回到「修枝」,把樹修到只剩下樹幹到底樹還會不會活?
看看這個網站,就知道為什麼樹不能斷頭修剪了...
https://www.facebook.com/lovetreelaw/notes
痾...我並不是極端的環境主義者,也不是完全反對台南市開發的人,
只是政府處理事情這麼瞭草,實在是很難讓人認同,
也很難讓人相信這個計畫開發以後,對於市民以及整個城市會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