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外來魚偷吃蛋 干擾官田水雉繁殖
2015-09-29
〔記者劉婉君/官田報導〕目前正是水雉繁殖期,近年來外來魚種趁大雨「偷渡」到官田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因園區內生物多樣性豐富,不速之客成長快速,加上今年上半年乾旱
,菱角生長情形不佳,泰國鱧、塘虱跳出水面攻擊水雉,讓水雉今年的繁殖路走得坎坷,
園區將於年底繁殖期結束後與學術單位合作,尋求解決之道。
水雉繁殖期進入尾聲,目前為止,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計有一百一十七隻成鳥參與繁殖
,總巢數一百九十一、近六百顆蛋,已孵化雛鳥逾兩百隻,與去年成績相差不遠,但今年
因氣候及外來魚種等因素,水雉繁殖相較之下較為坎坷,繁殖期初期有部分待孵化的蛋消
失,園區人員原以為是遭到蛇攻擊,經觀察才發現,真凶原來是外來魚種泰國鱧與塘虱。
水雉教育生態園區教育專員李文珍表示,泰國鱧、塘虱等外來魚種,利用下雨天時「爬」
進園區內,因園區內的生物多樣性,食物充足,這些「偷渡客」繁殖快速,園區內常看見
身長達六十公分的泰國鱧。原本水雉可在生長密實的菱角上築巢、繁殖,但今年菱角由於
節氣因素晚種,又遇到上半年乾旱,園區內栽種的菱角多數枯萎,反倒是芡實大發生,塘
虱、泰國鱧趁機從芡實的空隙間跳出水面,塘虱每天偷吃蛋、泰國鱧攻擊幼雛,威脅水雉
的生存。
為了消除外來魚種,李文珍表示,園區近兩年來試過多種方法,但多是土法煉鋼,用釣的
、放置蜈蚣籠,甚至借來價值四萬元的魚網,動用五、六十人一起牽罟,泰國鱧和塘虱總
是有辦法逃離,也曾一次捉過上百隻塘虱,但總是比不上牠們繁殖的速度。
今年繁殖期預計十月初結束,園區預計年底與嘉義大學合作,希望能藉由學術單位的專業
協助,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減少園區內的外來魚種,讓水雉繁殖環境可以更理想。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19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