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埤塘聽故事 學童方知用水不易
2015-10-23 07:06:33 聯合報 記者謝進盛、吳淑玲/台南報導
南大附小學生昨天走進官田區葫蘆埤自然生態公園、山上區台南水道等地,除認識先人開
闢埤塘灌溉艱辛過程,也對日籍技師濱野彌四郎當年規畫台南水道,奠定現代化自來水建
設基礎,上了寶貴一課。
台南市有4000多口埤塘,是台南的在地特色;先人善用河流地形,再用畚箕和鋤頭,開鑿
築堤,是早期台南特有的儲水灌溉方式。
彩虹斑馬河巡隊指導老師張景傑、陳怡均昨帶領82名學生,深入了解沒有水庫年代,居民
要開鑿埤塘來灌溉水田的辛苦。
陳怡均說,官田區因黏土土質適合製作磚瓦,因製作磚瓦而挖起泥土的凹地,雨後蓄了水
成了埤塘;有些埤塘種菱角,讓官田成了菱角盛產地,菱角田也吸引水雉棲息與繁衍。埤
塘與地方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每一口埤塘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與名字。
學生卜德璇表示,在菱角田裡看到水雉如凌波仙子一般輕盈跳躍,這樣「眼見為憑」的戶
外教學,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學生林柏邑說,從社大講師陳秋伶的分享中得知,埤塘有著
淵遠文化和歷史,埤更有灌溉、滯洪和儲備用水功能,更了解先人的生活智慧。
http://udn.com/news/story/7326/126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