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udn.com/focus/2016/02/06/17814/index.html
台灣古建築的靈魂 該甦醒了
緩緩地,火車緩緩地滑進台南車站月台,停定,貼合這一棟改建於1936年的
國定古蹟。旅客步出車門,走過車站大廳,並未察覺身旁有一處封閉多年的
樓梯,通往二樓早已荒廢多年的旅館和餐廳。
大家也渾然不覺,多年來一直以全白身影存在的台南車站,原來有著淡黃色
的外表,立面佐以深色的裝飾細節,與今日面貌大相逕庭。
台南車站 要恢復1936年面貌
台南車站今(下圖)昔面貌的對照。圖/取自「聚珍台灣」臉書粉絲專頁
近日一則文資修復的報導,重新喚起大家對台南車站的關注。台鐵宣布,9月
起將進行為期三年的古蹟修復,不僅要將二樓恢復成當年的鐵道旅館,更力
求將台南車站「恢復成1936年完成的模樣」。
臉書「聚珍臺灣」粉絲專頁也貼出一張台南車站新舊面貌的對照圖,令人驚覺
,原來台南車站的真面目,應該是土黃色的牆面,配上深淺不一橘色、黑色等
細部,精雕細琢,比現在漆白的樣子立體多了。
網友們也紛紛留言,提出對於台南車站整復的期許,希望顏色恢復原貌、希望
電子時鐘恢復為機械圓鐘,也希望置於上方大大的「台南車站」四字可以撤下。
南一中剝除磁磚 讓歷史重見天日
場景拉到台南車站旁的台南一中,如同許多老學校一樣,校園內仍保留日治時
代的建物,紅樓與俗稱「小禮堂」的講堂,分別建於1917年和1930年。1999年
被指定為台南市定古蹟後,2004年教育部撥款修復古蹟原貌。
台南一中紅樓修復後,在走廊上展示現已去除的綠色磁磚。記者鄭宏斌/攝影
兩年後完工,紅樓校舍外牆的紅漆去除了,重現原有的磚紅色,走廊上綠色的
磁磚剝除,歷史重見天日,建築的所有細部一一浮現,彷彿重新活了過來,更
在2009年獲得第一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的「保存維護獎」。
立院建物古老靈魂 無法呼吸
立法院牆壁被油漆粉刷,失去原貌。記者鄭宏斌/攝影
不過,位於台北的立法院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立法院院址前身是「台北州立台
北第二高等女學校」,同樣是日治時代的紅樓建物,但正立面的窗戶、走廊被
封住。一層層的油漆,將所有磚頭牆面、木質窗框、鐵欄杆、溝紋磚、洗石子
等,都一律覆蓋。
立法院去年才重新粉刷過,乍看之下光鮮,但走近會發現,歷史的原貌已被油
漆嚴重破壞,應該有著古老靈魂的建物,完全無法呼吸。
立法院樓梯扶手被油漆粉刷,失去原貌。記者鄭宏斌/攝影
立法院的建築細節被油漆粉刷,失去原貌。記者鄭宏斌/攝影
台灣還有多少古蹟 如落葉般消逝
這就是台灣一直以來對待古蹟的粗暴方式,不分建材、不講工法,一律使用油
漆粉刷,最便宜行事,也最不尊重歷史,最終造成建築損傷,細節蕩然無存。
刷漆尚是小事,台灣各地有更多急需保存的古蹟,任憑改建、荒廢、拆除、都
更,甚至失火。像是一片片留不住的落葉,消逝於歷史的紋理中。
後人踏著前人的腳步前進,卻總是忘了回頭看,但唯有拉開歷史的縱深,才能
墊高文化。尊重老建築的第一步,就停止錯誤的粉飾,還予最初的原貌吧。
聯合報/鄭宏斌 報導
聯合報/李承宇、邱立雅、陳建名 製作
主圖/鄭宏斌 攝影
新聞連結
http://a.udn.com/focus/2016/02/06/1781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