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9日電)台南孔廟的清代櫺星門遺構出土後,在今年年節假期開
放參觀,讓「走春」的遊客一睹櫺星門百年風華。因遺構外露可能受天候條件侵襲,市府
將進一步評估保護措施。
台南孔廟大成門前一棵百歲榕樹在2013年病枯倒塌,意外露出被樹幹包覆的磚造結構物,
當時推測疑似為櫺星門遺構。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在2017年辦理調查計畫,以考古調查
方式了解遺構存留狀況,期間邀集各方學者實地會勘協助研判及比對歷史文獻後,確定出
土物為清代櫺星門遺構。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櫺星門為孔廟建築群中軸線上的第一進門。「櫺星」所指眾說紛紜,
有一說是指皇帝祭天時的祭祀對象,象徵孔子地位尊崇,祭孔如同祭天一般崇敬;另一說
為文星,以此表彰孔子的才學及教化精神;或認為櫺星是天上主導文運與功名的星宿。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原被榕樹包覆的地表殘牆研判為櫺星門本體一部分,殘留牆體南北兩
側磚砌規整,北側原土硃灰作粉刷層仍存在;牆體中間則以碎磚塊填塞,為典型傳統厚牆
構築方式。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遺構原本預定調查完成後作回填,但考量遺構出土意義重大,現勘時
學者也建議保留展示,使民眾一睹百年櫺星門遺構樣貌,也了解歷史內涵。因此規劃以簡
易安全展示方案,針對界牆進行加固避免崩塌,並舖設參觀平台、架設竹圍籬與解說牌,
讓民眾可親近觀賞櫺星門遺構。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考量遺構外露展示將直接受颱風、大雨等天候條件侵襲,未來還須進
一步評估保護措施,或展示一段時間後回填。(編輯:黃于)
https://goo.gl/S79y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