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智慧城市,我看到的問題
目前台南智慧城市的成果基本上都環繞著經濟部工業局推動4G智慧寬頻運用程式補助計劃
產出,依據 2017/08/31 的新聞稿(*1)有城市營運、水利、交通、教育、健康、觀光等六
大面向,下面就聊聊可以看到的問題。
目前在整個城市布建了超過 2 萬個 beacon 微定位裝置,在市區許多道路都可以看到這些
裝置被綁在路燈桿或電線桿上,透過這些裝置可以提供鄰近區域精準的定位服務;只是目
前這些裝置還看不到未來的維運計畫,當裝置的電力耗盡或故障,應該要由誰去更換?如
果運用公務預算進行維運,需要考量的是有什麼樣的關鍵基礎設施建構在這些裝置之上,
但目前看起來只有許多實驗性的服務,並沒有長期的展望。
而這些裝置擺放的位置大多在無遮蔽的道路,事實上在無遮蔽的區域透過衛星訊號進行定
位已經堪用, beacon 的存在就會有些多餘;如果能夠放在有遮蔽的區域或甚至是室內,
才有辦法發揮 beacon 裝置的價值。這也突顯了 beacon 的布建並沒有策略性的思考,而
是聚焦在追求裝置量的指標。
運用 4G 寬頻建置的社區健康小站,其實這些固定位置運用有線網路即可,如果希望善用
4G 的特色,應該是讓健康小站能夠行動化,提供到府或是衛星點的服務,嘉惠更多民眾
;而在這個計畫之前,其實已經有多個國家型計畫或實驗做類似的事情,每個計畫帶來了
一組設備做同樣的事情,卻沒看到這些產出的資料標準化,民眾進到活動中心看到三到五
組類似的設備,第一個觀感大概就是浪費吧。
新聞稿提到 雲遊學(*2) 可以降低城鄉落差,只是以目前在網站上看到的內容,看起來變
成了一個學生學習活動的影音分享站,這樣的影音分享運用既有的 Youtube 或 Facebook
即可做到,看不出來另外投入資源建置另一個網站的必要性,也看不到它如何能夠降低城
鄉落差,因為偏遠地區本來就缺乏聯網的基礎設施,更多的雲端服務只是突顯城鄉差距而
已。
在站牌及公車上能夠運用 4G 取得網路連線是一個比較有感的服務,只是以目前 4G 用戶
普及率已經超過 83.02% 的情況下,在公車上提供網路連線服務已經不再具有特色;相反
的,既然有寬頻網路連線,是不是應該讓公車上傳更多的資料,像是公車駕駛儀表板數據
、行車記錄器影像、胎壓等等,如果能夠運用網路串連並且上傳記錄到伺服器,就有機會
做後續的分析與應用,甚至是裝入更多感測器去量測像是車內空氣組成、行經道路空氣品
質或甚至記錄行經道路影像作為後續道路品質分析等,可惜目前只有 120 台公車有搭載即
時影像,應該也還沒有後續的影像分析應用。
水情即時通過去其實就已經運用 2G/3G 的網路完成建置,使用 4G 其實並沒有帶來很明顯
的差異,有感的大概是每年網路連線費用的提高。這個部份其實可以自行建置 LPWAN 的站
點,在基地台可以涵蓋的範圍內建置更多的測站,這樣一來能夠帶來的效益應該會更大些
。
這個號稱投入 10 億元的計畫,產出的成果大多沒有切入民眾真實需求,而且長期維運也
存在疑慮,主要的問題在於台南並沒有完整的資訊基礎建設,許多跨局處之間的資訊介接
就存在問題,自然無法善用 4G 寬頻所帶來的效益。
因此如果台南要發展智慧城市,首要解決的就是提昇資訊單位層級,目前雖然從資訊中心
升級為智慧發展中心,編制與資訊局還是有明顯的差異;其次是擴充資訊基礎建設,讓跨
單位之間的資訊流能夠順利流通與標準化,這個部份最簡單的指標就是民眾進入市府各個
窗口申辦資料,需要跑幾個窗口、需要填幾個申請表單?資訊流一旦能夠順利串接,任何
單一窗口都能夠完成大部分業務,甚至許多需要在市府申辦的業務未來只要在區公所即可
完成,自然能夠嘉惠更多民眾,這個智慧也才能夠獲得民眾認同。
其次就是各種公共設施的智慧化,像是門牌搭載 QRCode 或 NFC 功能讓民眾不需要人工輸
入、紅綠燈透過無線訊號進行廣播或甚至主動依據車流調節、各種公共環境的設施的故障
能夠直接連結通報系統、各種熱門街區的人流分析與廣播等,智慧城市議題存在著許多已
經能夠運作的應用,缺乏的只是基礎設施與有效的決策。
4G 智慧城市計畫即將進入尾聲,我們得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去實驗,只是在這樣的計畫結
束後才是考驗的開始,相關單位如何檢討與改進才是邁向下一個里程碑的關鍵,期待台南
智慧城市未來能夠更上一層樓。
1. https://goo.gl/Ditu2z
2. https://edu.cloudplay.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