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說說我自己還記得的中西區全盛時期好了
時間大約是民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時中區和西區還沒合併
我特別熟的是中正路、友愛街還有南廠、大智街、大勇街這邊
我從運河一路向東講
中國城那時正熱門,靠運河這邊是中國城大戲院
(現在靠河邊的廣場是這十幾年弄的)
以前河岸邊一排都是賣飲料跟黑輪熱狗一類路邊攤
生意好到攤商會搶位子
中國城戲院以前生意超好
樓下停車場可以停滿滿,兩側的房子也全是做停車場生意的
每一家都是滿的
中國城地下街是冰宮、還有賣偶像海報、錄音帶的攤位
平面的攤位是服飾店
地下街的攤位以現在的水準來看實在是太過擁擠
走道可能才一公尺多的寬度
滿滿都是劉德華、郭富城、李玟這些人的海報、貼紙、專輯
到了過金華路這一段都是賣吃的,偶爾放一些電玩
鍋燒意麵、棺材板、炒米粉、鱔魚意麵,熱鬧的跟夜市一樣
我還記得出來路面靠派出所是小豆苗
買零嘴秤重賣的
再外面就開始賣衣服
前幾年剛拆掉的合作大樓(九層樓仔)一二樓也是電影院
騎樓也是賣泡沫紅茶、小吃,每一攤生意都好到炸
再往市中心過去,都是書店和鞋店、服飾店
過了海安路是三商百貨
對面是巧立百貨,現在是台銀
我記得樓下是賣童裝,上面是電玩店(應該不是湯姆熊)
那個時代正是大型電玩最熱門的時候,大型電玩場又少,根本就天堂啊~~~~
(玩過雪人兄弟的請舉手!)
這一段現在還有幾家零星的攤販,以前車少,根本就徒步區
騎樓就直接做生意了
中間有西市場賣吃的
到西門路又有麥當勞
那時候吃麥當勞根本是小孩的夢想啊…T_T
現在的政大書城以前是圓典百貨,上面是延平戲院
友愛街也是南都戲院、南台戲院、統一戲院
整條街都是賣吃的
在那個剛有第四台還有跑車迴片機的年代
電影院生意強強滾
這一整個區塊全都是人
中正路、友愛街的人多到整條都跟現在週末的正興街一樣
幾乎是不用走就有人推你走
那時港片當紅,洋片也有侏儸紀公園這種超級強檔
整個市區不是去東帝士就是來中正友愛商圈
人潮絕對比正興街多個好幾倍
我以前老師說那時在中正路有一家店面,一輩子不愁吃穿了
依當時的盛況,只怕二輩子甚至三代都沒問題
後來大家都知道了
沙卡里巴動工,小吃攤散掉,路又不通
沒辦法逛街就沒人氣
圓典百貨關了,西門市場人氣也掉了些
友愛街的戲院受第四台和盜版影響,加上後來外商電影院進駐
倒得倒,死得死,沒死的改播二輪片苟延殘喘
人潮於是開始轉向北門路
十年風水輪流轉,誰想得到變成這種慘狀…
不過海安路畢竟是交通要道
路面通車再加上初期的街頭藝術
一通車馬上又人氣回籠了
只是畢竟元氣大傷,加上台灣整體經濟沒那時好
也回不去當年的盛況了
最後扯點別的
這幾天大家都抱怨中西區大塞車
這實在不好解決,畢竟二三十年來車子不知道增加了幾倍
中西區要再增加停車場實在太難,就算拆個幾棟房子也不夠停車
其實車子本來就是要流動的,人去玩多久,車子就佔空間多久
如果在人最多的地區外圍設立管制點,外圍有公車接駁
管制點內變成行人徒步區
大家走進去,其實一路走一路逛
總要喝點飲料吃點東西,買些好玩的
只要增設座椅、行道樹遮蔭
整個區域都可以像正興街國華街一樣
(也可以想成整個區塊就是街道型的購物商場)
歐美很多城市都有無車區,實施的效果也不錯
我覺得或許是解決的一個方法
回憶完畢,推文等各位接龍啦!
希望台南更有活力,交通也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