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mchiu (C.M.)》之銘言:
: : 推 strumer0729: 嗨嗨大家好,我是七樓提到的三和綜合醫院的後代,這間醫院是由
我的阿公(原友愛街鄭外科)擔任院長,另外揪了許內科、楊婦產科兩位醫生,在1972年
一起開設的綜合醫院。當時是臺南第一間私人的綜合醫院,也是極少數設有夜間急診的私
人醫院噢!順帶一提,三和應該沒有鬼啦,至少我出生住到現在十八歲都沒事就是了xD,
三和的故事很多,臺南的醫療史其實很有趣,如果大 家有興趣的話再來討論吧~
04/26 13
: 每次路過三合總合醫院都會被它的外表吸引,看的出來已經停業沒有使用但是外觀保持
的
: 很好,不會有那種廢墟恐怖感。
: 而外觀設計對我來說很內斂典雅,就算是1972年完工的46歲建築到今日也不會顯得過時
,
: 甚至比許多同期與年輕建築的外觀還要耐看。
: 因外觀設計的關係就會猜測創辦人家世背景應該不錯,可能是地方望族或有品味的仕紳
。
: 但神奇的是Google上我無法搜到任何資料,就更增添了神秘感。
臺南板的大家打擾了,昨天板上討論到杏林醫院鬧鬼的老傳聞,C大在那篇文章下留言提
到了康樂街的三和醫院。身為三和後代的我回覆留言後,又被C大repo cue出來,又因為
小女子這半年才剛開始蒐集與家族史或醫療史有關的資料,想說藉著這次機會在板上和大
家交流一下,說不定板上眾位老先覺老臺南,能提供我有關三和更多的回憶或故事><
先回C大:您的觀察好厲害!三和的外觀保持的好,很大一部分是歸功於我的阿嬤,也就
是鄭外科的sian-sinn-niu5(先生娘)。三和醫院自2000年歇業後的近二十年間,阿嬤很
積極地維護這棟房子,更於2001年以三和醫院原址為據點,成立了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
推廣她的「喜之客」生活哲學。雖然近幾年較少使用這棟建築,阿嬤仍十分重視三和本體
的硬體維護。這也使得三和醫院和舊市區內不少歇業後破敗荒廢的老醫院有所不同。
至於建築本身的部分,根據目前從阿嬤方面蒐集來的口述資料,這棟房子的外觀和格局,
是阿公阿嬤自己畫設計圖,再找人來蓋的。我甚至曾聽阿嬤說,門口的兩個石柱的建材,
是她自己開車去大內載回來的,而且她還輕描淡寫地笑著跟我說,那時的她開車不會bak-
khuh(back;倒退)。。。。
結構方面聽阿嬤說,是請日本設計師操刀,因此建築內部也有許多的巧思。但也因為後來
轉型成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原本醫院的格局都拆掉了,不過也新增許多較現代的設施,
例如無障礙廁所。
至於創辦人的家世背景嗎。。。
我們家算不上地方望族啦。阿公阿嬤的家境都稱不上好,其中阿公靠著讀書升學,考上州
立臺南第一中學校與帝大醫學院,畢業後進入臺南醫院工作,後來在友愛街開設鄭外科,
再與另外兩位醫師合作,開設現在的三和綜合醫院。之後三人拆夥,剩下鄭外科留在三和
醫院工作。阿公阿嬤兩人算是白手起家,咬牙苦撐、phah-piann3(打拼)的日子也是有
。
Google上應該有一些關於我的阿嬤(她現在還有個江湖名號叫Super A-ma。。。)與五柳
枝文化協會的資料,三和都是依附在這些文章裡頭,並沒有獨立成文,或許是因為這樣,
找到的資訊才比較少。
我最近才開始蒐集有關家族史的資料,以及臺南人對三和的回憶。一部分是希望能為鮮少
人在意的臺灣戰後醫療史領域,以自己的棉薄之力接上一小塊拼圖;但更大的原因,是為
了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家族、和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臺南,畢竟,三和醫院作為一個
規模不算小的綜合醫院,應該在部分臺南人的生活史中曾經有過串場的機會。瞭解三和,
也是想試著以小見大、試著將臺南人的戰後記憶撿回來。
一個人能做的事情不多,現在還在土法煉鋼的階段,整理資料,或是盡量找厝邊隔壁攀談
。為的只是希望更瞭解自己從出生到現在,這個活了十八年的場域。這次機會極為難得,
謝謝C大,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在網路上問到三和。有鑑於我的鄰居和親戚們已經快被
我榨乾了,想藉著這個機會,問問板上的眾老臺南lau7 sian-kak(老先覺),你們有沒
有任何和三和有關的回憶或故事呢?整段的、片斷的、好聽的、不好聽的都好!這些記憶
都是我亟於探尋的寶物。
文章loo2-loo2-tng5(落落長),謝謝你們看到這邊~loo2-la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