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四班老人
繼續來說說些沒什麼用的冷知識,這次跟食物比較有關係
1. 台南食物偏甜,都是冰糖惹的禍:古早時代好野人要炫耀自己,憑藉的就是有糖有肉
,所以台南的肉燥總是甜在心,一碗白飯配肉燥就是上流社會啦。
2,夭壽甜食譜前五名一定不能缺土魠魚羹,相傳是當時提督-施琅,特別喜歡這個魚的口
感,台南仕紳爭相奉獻,也順口給了這魚一個「提督魚」的外號,叫著叫著就變成這樣了
。
早期台南鹹粥會加入土魠魚片,這幾年土魠魚漁獲少了,價格跟著偏高,已經鮮少有真正
的土魠魚鹹粥惹。
3.傳統台南肉粽葉是褐色有斑點的「葉子」,那是桂竹的籜葉,籜葉其實是桂竹的筍殼,
並不是葉子!
4,菜粽是甘苦人在吃的,做實人吃不起包鹹鴨蛋黃與香菇的肉粽,更不要說令人垂涎的肥
瘦肉了。好家在窮人還有花生與糯米,搭配門口月桃樹的葉子,包包耶「薩櫃」反而有一
股小清新!如果花生粉,醬油膏,顏綏 都具備,平凡的菜粽等同人間美味,順道一提,
本來配菜粽的國民湯是決明子茶,日治時期引入味增湯,原生湯種就被打趴了。
5,從我國小就有一位麻糬阿伯,每天早上七八點從海佃路推車賣麻糬-菜宴-芋頭粿,這
一走不得了,沿著文賢路,經臨安市場再走到水仙宮(國華街),在哪裡賣到每天下午三
四點,再推回來海佃路,通常駐守丹丹附近(那時已經五六點),日復一日,賣了快40年
,這一趟來回將近10km,你能想像用人力推嗎?這風景我想應該是台南最稀奇之一。
對了,他的麻糬真的好吃,甜的芋頭粿也是台南拔頭籌美味(芋頭粿我吃過好多人,真的
沒一個能跟他競爭的),然後,晚上回頭賣的貨要看運氣.........哈哈,因為有可能已
經壞了
6,吳園祖先是賣鹽的,賣到庭院深深深深深......幾許,聽說現在吳園只是原來的十分
之
一,只是被日本人和國民政府徵收後才變成現在的大小(大遠百和旁邊狗狗揉與戚秦氏一
代房子應該原來是吳園的範疇)
補充吃的:旁邊七娘媽廟是做16歲的,我國中時同學表示去做16歲,紅包加金子一共兩三
萬,我問我媽我能去做16歲嗎?媽媽無語相對,只說晚上吃好一點給我獎勵,當天晚上我
們家開四包統一肉燥麵加蛋下去煮,我開心到不行喝到清鍋底,因為真的好吃到流淚(現
在的統一麵已經不是我回憶裡的味道了,唉),從那之後我就沒問過做16這件事惹。
喔,我忘了講主題,七娘媽旁邊的蝦仁肉圓是傳統味,離開台南就難以尋找到台南傳統蒸
肉圓了,就算找到了,醬料也沒那股勁與香氣,只能說台南人的味蕾都被上上一代流傳的
家鄉味綁架了,哈哈哈
想睡了,亂打一通 下次再補充其他,也歡迎鄉民幫忙接力 勘誤與補充
最後說一聲,台南真的一級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