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萬點、國宅一坪6萬 李登輝任內還有哪些財經大事在影響台灣?
黃昭勇 2020-07-30
前總統李登輝2020年7月30日病逝,享壽98歲。「民主先生」、「寧靜革命」...,他是最
後一任由國大代表間接選舉的總統,也是台灣首任由人民直接選舉的總統。他是高度政治
性的台灣領袖,但在12年總統期間,是台灣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推動金融、電信與
油品自由化,以及融入國際經貿體系的關鍵時刻;是台股首度上萬點、資金簇擁房價高漲
,也是無殼蝸牛首次上街頭與農民運動爆發的大時代。
李登輝最後兩年的總統任期,台灣建築業、製造業、銀行業等行業,逾40家企業爆發淘空
、財報不實的弊案,導致本土型金融風暴,這成為台灣高度關注公司治理,推動修法高度
監管企業的開始。
北市的成功國宅,來自李登輝與郝柏村的合作
1978年,李登輝獲派任為台北市長。這是他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角力的開始,住宅
問題,也多次成為他擔任政治領袖時要處理的重大民生議題。
當時,國民住宅條例剛剛宣布實施沒多久,接任台北市長的李登輝決定讓條例落地實施,
但是台北市政府缺地,他與時任陸軍總司令的郝柏村共同簽訂眷村改建國宅合作計畫,成
為後來的成功國宅。這原本是為了解決老舊眷村住宅品質與台北市民買不起房的政策,但
因為位在台北市的精華地段,依據實價登錄資料,近一年的平均成交價接近每坪70萬元。
1989年,李登輝就任第七任總統,當時台股正要衝上第一次的萬點,「台灣錢淹腳目」是
用來形容資金的豐沛,瘋狂的資金也讓房價不斷創新高,導致台灣首度出現無殼蝸牛上街
頭的社會運動。李登輝因此推動一坪6萬元的「國宅」,但購買者限定為勞工,因此其實
是「平價勞宅」,且主要由台糖的土地開發,包括彰化、台南、屏東等地,沒有真正解決
都會區的高房價問題。
住宅政策,究竟是要放手由市場完全決定,還是政府適度伸手掌控,直到2020年的今天,
仍然是台灣政治領袖的難解課題。
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並存與擺盪
承繼蔣經國時代的十大建設計畫經濟,李登輝任內也推動預算規模達8.2兆台幣的國家建
設六年計畫,包括擴建桃園、高雄機場,興建高速鐵路等;同時,也訂定12項建設計畫,
計畫續建台中港,核電二廠、三廠,以及每年興建2.5萬戶國民住宅等。其中,核定建立
每一縣市文化中心,包括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是台灣各地出現許多蚊子館的原因之
一。
他在總統任內,也是台灣自由化、朝向市場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包括金融自由化、油品
自由化與電信自由化,一方面,民間企業的活力釋放了,開始有愈來愈多的民營企業大集
團發展;但同時,台灣也出現銀行過剩(over banking)的惡性競爭現象。很久之後的雙
卡風暴,與當時一口氣開放15家新銀行設立不無關係。
也許是因為如此,行動通信執照與加油站零售業許可都採取有限度的自由化,可說是市場
經濟與計畫經濟之間的折衷思維。
此外,李登輝時代也是台灣進入國際經貿體系的關鍵時刻。1990年,台灣首度以「台、澎
、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加入當時最重要的國貿組織「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
,GATT與世界貿易組織(WTO)並存一年後,由WTO取代GATT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貿易組織
,台灣從GATT的觀察員到WTO的觀察員,一直到2002年前總統陳水扁任內,台灣才技術性
的與中國大陸幾乎同時加入WTO。
在申請加入與觀察員身份期間,台灣不斷強化國際經貿體質,也不斷修正關稅,過程中也
衝擊到台灣的農牧業。1988年5月,剛剛就任第七屆總統不到半年的李登輝,就遇到台灣
社會史上著名的「520農民運動」,中南部農民上街頭抗議政府開放農產品進口,農經背
景出身的李登輝推出相關的農業發展政策回應,包括全面實施農民健康保險等。
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並存,自由經濟與高度監管同在,可說是李登輝時期台灣經濟政策的
特色。
李登輝對企業的影響體現在台塑身上
李登輝對企業發展最大的影響,當推兩岸關係的「戒急用忍」,當時正打算前往大陸設廠
的台塑創辦人王永慶,最終把六輕計畫留在雲林麥寮。這對正在高速發展中的台灣經濟是
一項重大決策,但在環境課題浮現的現代,六輕留在台灣是好是壞?已經很難評價。
2010年,後王永慶時代的麥寮屢傳工安事件,李登輝曾痛批台塑已忘記創辦人王永慶重視
「社會責任」的理念,這也是他少數提到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時刻。
在他最後兩年總統任期,台灣先是躲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時韓國遭受重創,一度出
現政府要求人民「把黃金借給政府」的自救運動,台灣則是相對平穩。
不料,1998年台灣接連出現東帝士、東隆五金、國揚建設、中興銀行等等的企業淘空與財
報不實弊案,導致台灣的本土型金融風暴。企業主藉由五鬼搬運法、作假帳等等手法炒股
價、超額貸款,讓台灣金融與產業界重傷。
在此之後,台灣開始強調企業治理與嚴查股市內線交易等一系列的公司法、證券交易法修
法。但後來又出現2004年的博達案、2006年的力霸案,社會發現要遏止地雷股、企業淘空
,政府修法速度還是太慢,光靠法令也無法周全。
再後來出現的CSR、永續經營ESG等的企業自治,藉由投資人力量要求企業善盡社會責任,
以及包括「天下企業公民獎」等國內外的企業評比,讓企業自治成為經營主流,才多了市
場的力量制衡企業經營者的貪念。
李登輝的政治主張與表現遠遠超過他的財經思維,但在那個股市上萬點、無殼蝸牛上街頭
都是「第一次發生」的年代,也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
新聞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557
========================
當年一坪6萬的國宅
好像蓋在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