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公務員燒廢棄物,竟燒出台南小鎮奇蹟?
天下雜誌
2020年8月27日 上午11:08
文/蔡立勳 圖片/吳宙棋
「如果他沒來,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沒解決,」住在台南官田超過一甲子、官田烏金合作社
理事長謝金章有感而發。
在官田人的記憶裡,車過菱角田邊、柏油路旁,總能見到一堆堆狀如牛角的菱角殼,有時
,還夾雜點腐臭味。
這道日常風景,將逐漸消失。
提到台南官田,有些人想到的或許是前總統陳水扁的故鄉,但這裡也是台灣最大的菱角產
地,年產量約6800噸,佔全台七成,也因此產出上千噸的菱角殼。
菱角殼屬於農業廢棄物,不能直接交由清潔隊處置,但若任其自然腐爛、分解,需要3年
,且腐臭味、蚊蟲伴隨而至。不少菱角農改採焚燒處理,卻又造成空污,使得當地居民長
期拿菱角殼沒輒。
但自從6年前,官田區新任區長顏能通上任後,解決了這個困擾官田人多年的問題,還帶
來經濟價值,甚至幫在地長者找回自信。
顏能通原任職台南市政府環保局,主管市內37區清潔隊。他上任初期舉辦社區營造課程,
在一次焚燒稻殼成為稻殼炭時想到,或能將菱角殼如法炮製,或許可解決廢棄物問題。
起初,顏能通與民眾土法煉鋼,使燒金紙的鐵桶,將菱角殼碳化成菱殼炭。後來,專研孔
洞材料的成功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林弘萍義務協助,並成為團隊研發主力。
團隊花了一年不斷試驗,才打造出現有的碳化設備,目前每年約可生產90噸菱殼炭。
「菱角殼要曬多乾,桶子要挖幾個洞,在桶子要燒多久,什麼時候送氣,」有張娃娃臉、
看不出已50歲的顏能通細數其中眉角。
菱殼炭性質類似一般消費者較熟悉的竹炭。除了製成吸附異味、水分的吸附包,也能中和
水質、過濾污水,以及加入植栽裡頭,保濕固碳,保水保肥。
家住嘉義的陳先生,曾在參訪官田時買過吸附包,放在家中冰箱、衣櫃,對於吸附異味成
果很滿意,一試成主顧,還推薦親友購買。
接下來,是如何賦予菱殼炭經濟價值,使廢棄物成為「烏金」。
顏能通建立一套分工體系。以2018年成立,各社區認股的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為核心,固
定每公斤4元收購菱角殼,再由官田10個社區的「衛星工廠」負責加工。
顏能通解釋,官田高齡人口超過兩成,社區活力不斷消失,他在上游環節拉進長者、中年
失業民眾,並以閒置多年,國有財產署在官田造林的辦公區,成立「菱炭森活工場」,盡
可能活化社區所有資源。
末端行銷由那顆炭公司、34歲的專案經理李政憲專責;長期關注大學社會責任(USR)的
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楊泰和與團隊,經由USR計劃,協助設計產品包裝、
架構網站、發想合作提案,奠定菱殼炭產業的基礎。
去年,在官田烏金合作社、那顆炭2處平台銷售吸附包等產品收入,總計近100萬,加上官
田區公所、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劃等經費,扣除人力、設備更新等成本
,合作社約有盈餘45萬,是前一年的兩倍多,半數用來回饋在地。
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是菱殼炭的粉絲;每當她看到有機會使用菱殼炭的場域,就積極牽線
。國內一家共享電動機車業者,便曾透過她造訪官田,洽談以菱殼炭吸附機車內安全帽異
味的合作案。
顏能通仍不諱言,如何進一步提高產品銷售量,消化掉更多菱角殼,讓合作社收入更穩定
,進而創造機會吸引青年返鄉,是他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與顏能通合作5年的林弘萍則說,直到現在,還是有人調侃地問他,「你們怎麼還在燒菱
角殼?」
但他只在心裡反問,「怎麼不問我們為什麼燒這麼久還沒停,當地人還來協助,沒有阻止
?我可以持續這麼久一定有我的能耐,」正以菱殼炭開發新材料的他,對未來有信心。
https://reurl.cc/ldRV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