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VPsei1- ]
作者: olctw (facebook.com/k.olc.tw)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爆卦] 台南學甲爐渣事件場址踏查
時間: Sun Sep 20 22:41:42 2020
學甲爐渣事件場址踏查
今天在學甲在地朋友的引導下,跟著 蔡壁如 委員一起去踏查了幾個事件討論的場址。首
先是正在進行清運的學甲區大灣段農地(*1),雖然台南環保局表示歡迎大家監督,但現場
已經搭起臨時的鐵皮圍牆,不太能夠直接看到裡面處理的情況。實際走進裡面看,挖掘產
生的坑洞裡已經積水,水的顏色並不清澈,只是這也許有些先入為主,大概要相關單位願
意進行檢測才能夠解除疑慮。周遭挖出的土壤組成顏色複雜,雖然環保局依據溶出試驗表
示不會有污染疑慮,但農地基本上不該埋有土壤以外的物質,希望能夠確實移除。
FB 討論 - https://www.facebook.com/k.olc.tw/posts/1631355080371282
Medium 討論 - https://medium.com/%E6%B1%9F%E6%98%8E%E5%AE%97-kiang/680b304f733e
接著我們到了一個工業區場址(*2),場址地面鋪滿了各種不規則的石塊,在地朋友表示這
些應該是未經處理的爐碴,靠近看可以看到這些石塊外觀都有明顯的生鏽情況,一般石頭
是不會這樣;雖然這塊土地畫為乙種工業區,但隔著道路與小溝渠旁就是大片的農地,看
起來並沒有足夠的退縮空間,這些石頭如果確定是未經處理的電弧爐渣,隨著雨水就會帶
出其中的重金屬往旁邊擴散,對於農地作物來說是很大的疑慮。
還有去看了一處施工中的場址(*3),在地朋友表示,這個場址下方埋了不知名的土方,上
方則是鋪了合法再處理過的粒料,即使是工業區的土地,未經處理的事業廢棄物也不應該
用來作為填充物,只是這些埋在工業區的物質因為不是農地而缺乏足夠監督,大概只有每
天在這個地方生活的居民知道掩埋過程。不遠處則是合法的廢土暫存場址(*4),這次事件
農地所挖出的問題土方就堆置在這裡,路過就非常醒目,因為路邊就已經有 2 層樓高度,
根據朋友介紹,這裡的土方去化速度很慢,長期以來路過看到都是這麼多的廢土。
最後我們則是去看了動保園區的預定場址(*5),現況旁邊是大量的魚塭,對面則是垃圾掩
埋場。朋友表示,這個地方是已經遷葬的學甲第六公墓,因為養殖漁業發達抽取過量地下
水而存在地層下陷問題,本來就是一個相對低窪的區域,對在地來說就是一個現成的滯洪
池。這個地方一旦開發就會需要花費大量預算進行填土工程,如果又發生不肖業者填塞未
經處理的事業廢棄物,屆時週邊的養殖業者都會面臨嚴重威脅;而除了園區預定進行的工
程,週邊的道路拓寬或是建設也會需要墊高地基,屆時滯洪能力也會受到影響,變成周遭
魚塭需要面對淹水造成的損失。
摘要一下今天看到的問題與建議:
1. 目前處理場址就在 2015 年事件位置的隔壁,只是因為當時並未明確公告處理範圍而沒
能夠結合在地民眾資訊一次處理,環保局應該調整作業程序,廢棄物棄置農地案件第一時
間開放資料,讓在地民眾清楚知道眼前處理的範圍,以利知情民眾適時提供資訊,讓問題
能夠一次解決。
2. 2015 年事件場址挖掘廢棄土壤後並未回填乾淨土壤,留下挖掘後產生的坑洞,坑洞積
水又缺乏管理或實際耕作,即使沒有污染對於周遭農民仍然是一種困擾;現有法規只有要
求移除有問題土壤就結案,應該要進一步要求恢復到破壞前可耕作的狀態。
3. 工業區土地棄置未經處理的事業廢棄物究竟只是個案還是已經成為常態?事業廢棄物再
生利用的作法目前空有法規而無過程的稽查能力,許多事件如果沒有民眾主動舉發往往只
有書面監督而無實質作為,民間再生處理工作已經失去基本的信任而造成事業廢棄物去化
困難,政府應該積極介入,無論以國營事業形式或是有效輔導措施,讓過程透明、可被監
督來重建民眾信任,進而有效處理事業廢棄物去化問題。
4. 列管污染源追蹤工作不應該因為追蹤對象停止營業而跟著停止,因為污染情況如果沒有
根除仍然會持續對列管場址造成影響,造成本次事件的明祥馨企業就是典型例子,今年事
件就是發生在該公司解除列管之後,民眾無法查得該公司的列管資訊而只能憑零碎的記憶
去判斷,產生各種誤解情況。
5. 動保園區過去副市長趙卿惠面對抗爭時有在媒體前承諾會進行多方案選址,至今未看到
針對其他場址的具體評估工作,市長卻對外宣稱動保園區可以先不要託管流浪動物,原場
址工程先進行,待居民有了共識才開始執行收容工作。堅持在原場址大興土木的決定加深
在地居民的疑慮,隨著爐渣事件引發的不信任,可以預見後續仍然會有更多的對立情況。
就期待市府對於重大公共工程不該繼續這樣先射箭再畫靶的作法,真正落實過去所宣稱的
開放決策工作。
結束了踏查行程後,我們去吃了在地知名的學甲虱目魚,對於在地食材的信任是建構在眼
前這些熱心民眾的積極態度,因為他們願意在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採取行動,同時持續監
督事件直到問題根本解決,有了他們的守護,學甲的各種在地物產才能持續創造盛名;這
個名聲得來不易,但是卻很容易失去,除了在地的公民意識之外,我們仍然需要政府端多
做一點,讓污染源頭多負起一點責任,最終才能夠重建彼此的信任以及創造多贏的局面!
*1. https://www.google.com.tw/maps/search/23.218035812,120.1776894111
*2. https://www.google.com.tw/maps/search/23.239866,120.187543
*3. https://www.google.com.tw/maps/search/23.244562,120.190511
*4. https://www.google.com.tw/maps/search/23.244080,120.192777
*5. https://www.google.com.tw/maps/search/23.255597,120.17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