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味》裡的台南味,以及徐若瑄 作者 米果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7/article/10103
電影《孤味》一開始那場魚市場的戲,很自然就表態這是一個發生在台南的故事。魚販說
話的腔調,林小姐跟魚販互動的一來一往,還有一早母女兩人吃龍蝦稀飯的氣勢。母女之
間的針鋒相對你來我往,細緻動作之中藏著不輕易說出口的關心以及「情緒勒索」。不輕
易說出口的關心是台南人個性裡面拉到緊繃的硬脾氣,不只母女,還有父子,夫妻,兄弟
姊妹,自以為表達了,自以為理解了,這是很隱澀的台南味。
有人說,《親愛的房客》有《橫山家之味》的影子,《孤味》有《海街日記》的味道,前
者都有長子過世的情節,後者都有一場父親葬禮。但這些其實都是人間事,放在不同的地
方,就有不同的人生氣味。
我看《孤味》的時候,一直在台南人的記憶場景裡面翻找線索,台南火車站的出口剪票處
,繞來繞去的圓環,筆直的魚塭道路,還有彎來彎去的巷弄會不會剛好就在我家附近。裝
潢類似的獨棟屋宅,屋內一定會有一間榻榻米和室,小院子一定充滿綠意,每個人家都會
在大門旁邊擺一個淺藍色花盆種著芙蓉,而且普遍都長得很茂盛。
(以下有劇透)
那個內心無比剛強的徐若瑄
沒有在金馬獎入圍的陳家二女兒阿瑜是我最喜歡的角色。這個角色如果不是徐若瑄,可能
會討人厭。控制狂的個性,對女兒嚴厲,對老公也不假辭色,相當自律,所以刷完牙之後
堅持不吃妹妹遞過來的俄羅斯軟糖。我猜想阿瑜應該是台南女中畢業的,因為很會讀書,
常常被母親叫去親戚面前「展」。台語「展」的意思就是推出來炫耀的意思,這樣被推出
來展的小孩,內心會有不愉快的陰影,隱忍到中年,可能就像阿瑜在父親過世,母親找來
女兒均分父親手尾金子的時候,因為一些言語交鋒,就爆炸了。
徐若瑄演得很自然,絲毫沒有破綻,就把阿瑜這個次女的角色變成她自己。整部戲裡,除
了她跟丈夫女兒一起看老相簿,跟姐姐妹妹在房裡講心事的那兩幕戲露出笑容之外,幾乎
都不太笑,不笑的徐若瑄看起來不但沒有歹面腔的感覺,反而讓人選擇跟她站在同一邊。
她眼眶跟鼻頭瞬間轉紅的時候,常常不著痕跡卻帶著許多情緒,這部分沒有太多台詞,是
很微小的動作,或許阿瑜這個角色個性就已經被設定成那樣,但那細節之中,其實也看到
徐若瑄本身的鋼鐵韌性。
我想起她在日本演藝圈奮鬥那幾年,「料理東西軍」說著荔枝的滋味多好,被其他來賓取
笑日文太彆腳也盡量保持可愛模樣,在「小內小南的火焰大對抗」跟同伴組成黑色餅乾三
人團體,還穿著高跟鞋挑戰國標舞,即使受傷也忍痛堅持下去,眼角含淚的模樣至今還是
很難忘,我大概是從那個時期開始覺得這個女子真是無比剛強。好幾年之後的盛夏時節,
在台北看到一小群穿著西裝,提著公事包,滿頭大汗前來參加資訊展的日本工程師,在捷
運忠孝復興站電扶梯看到徐若瑄的廣告時,全員朝著廣告看板開心揮手大叫,「是Vivian
耶!」站在他們身後,突然覺得很感動,一個藝人被粉絲用這麼快樂的方式記住和重逢,
是最高的推崇啊!
一個家庭的和解
電影之中,我還注意到洪都拉斯飾演的林家小舅這個角色。在大舅二舅都不相往來時,小
舅頂住了娘家作主的大位,洪都拉斯把小舅的模樣跟口氣詮釋得很傳神,同樣夫妻都行醫
的次女阿瑜對小舅應該是有點怨氣,在靈堂那場戲,對小舅發了脾氣,恐怕是累積了一段
時日。老實說,那段爭執讓我感覺阿瑜應該是忍無可忍,畢竟親戚之間,尤其後輩對長輩
,有些情緒真的是一再壓抑,或多或少可以理解阿瑜的爆炸。
吃蝦捲那幕,發覺辣椒醬過期,因此碎念母親還質問妹妹,阿瑜跟母親對嗆了起來,看起
來多麼日常,母女之間,常常是那樣的互動模式,才不是一天到晚說著我愛妳妳愛我。
徐若瑄的次女阿瑜,比較接近綾瀨遙在《海街日記》飾演的長女香田幸,反倒是謝盈萱飾
演的長女阿青,接近長澤雅美飾演的次女香田佳乃。阿青過於奔放的人生,凸顯了阿瑜更
為緊密抓住家人關係的責任感,因此徐若瑄在電影裡面才必須處處擺臭臉。我看過親族長
輩類似這樣的故事,家人之中一定有類似次女阿瑜這樣的女兒,堅強且冷靜甚至固執去穩
住家人關係。總之,人生來到晚年啊,包括婚姻關係不倫關係家人關係,說什麼誰虧欠誰
或誰對不起誰,卸下面子的顧慮之後,退一步終究還是會渴望給彼此一個和解的機會吧!
電影結束,放映廳迴盪著徐若瑄的歌聲,字幕跑動著共同監製徐若瑄的名字時,內心覺得
,不管是徐若瑄還是阿瑜,當真是鋼鐵一般的Little Big W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