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篇報導 突顯有幾個迷失 資料分析如果並不夠細緻 在統計上可能沒太大實務參考價值 有幾個迷失:
1. 原因分析只用肇事路口是否洽當?
前幾路口本就是台南交通最擁擠、人口密集的地方
發生案件較多 是否是人口基數因素 是否忽略其他整體性因素?
有否比較其它縣市或相近人口密度城市同類路口比較?
釐清台南究竟是整體路口平均值高
還是個別路口特別遠超過水準?
2. 目前最高肇事機率之路口 一個月平均也才5~6件,恐怕一個action要下數月以上才能看出是否發生改善,問題是警察局目前的action能堅持數個月的嗎?
3. 警察局想建置相關資訊及風險地圖是一個加強管理的進步思維
第一步警察局不是只是要做事故圖台而以
必須要E化資料
把過去幾年之把事故紀錄、原因、時間、地點等因素進行編碼 再透過相關圖台系統進行管理
才能幫助後續做大數據分析 這些數據才能利用
如由好發酒駕路線找出喝酒熱點再做後續源頭管制
巡邏、巡檢之時間、路線能再精進
很可能會找到與過去觀念完全不同的肇事要因和精進警察效率
當然 這些資料的準確性建於警察能用標準手法且確實完成每次案件紀錄
因此請訂定SOP和稽查機制確保運作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