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防疫效果正面,但台南登革熱防治仍存在結構性缺口
登革熱疫情再次出現在台南,對比 2015 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誘卵桶的出現。
病媒蚊的活動範圍廣泛,要滴水不漏的進行噴藥工作很快就會耗盡資源,因此需要透過抽
樣調查的指數來決定資源分配,讓資源可以被用在刀口上;只是傳統的病媒蚊指數調查相
當耗費人力,同時也會需要具有相當經驗來找出調查範圍內的滋生源,因此不容易提高進
行的頻率與範圍,產生的數據也很容易受到調查者的經驗左右。
誘卵桶是一個新的嘗試,在鎖定的村里範圍內找出 12 個位置放置誘卵桶,透過引誘病媒
蚊產卵的行為來產生需要的調查指數;因為設計簡單、判斷相對容易,這個方式在多年嘗
試後已經可以擴大到超過 250 個里的範圍進行,而且一週可以產生一次指數數據,讓監控
的範圍與頻率都有效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提昇不少。
只是今天(2023/08/15)台南的本土登革熱病例數已經來到 1371 例,對比 2015 同期 633
例,這個數字很難讓人不擔憂;這突顯了防治工作再多進步,要想避免登革熱病例擴散,
仍然需要處理結構性問題。台南在 2015 大流行之前, 2014 是高雄先開始出現明顯的登
革熱疫情,但今年的情況直接從台南開始,高雄還沒有出現明顯的病例,而且台南在病媒
蚊防治工作投入的資源顯然較多!
對比之下,兩個城市最大差異大概是公共衛生環境,台南有著比較多早期形成的老舊社區
,這些老舊社區除了常有私人物品出現在公共空間,甚至有著許多違建直接蓋在屋後溝之
上,噴藥工作很難觸及這樣的死角;除此之外,台南舊社區的下水道接管率低,許多排水
溝就直接安排在家門前,只要出現淤積以及大雨過後,提供極為適合病媒蚊滋生的環境。
在高雄新成屋已經完全禁止違建,但台南即使我跟檢舉人一起開記者會抨擊還是會被蓋好
蓋滿,就更別說那些數以萬計列管排拆的違建,這樣的結構下其實末端防治工作永遠會有
補不完的破網;台南也可以透過都市更新的方式改善衛生環境,只是自辦都更經常發生訴
訟與衝突、公辦都更腳步非常緩慢,要想改善大面積的老舊社區真的是非常大的挑戰。
2015 登革熱疫情開始的跳蚤市場,經過多年的改建已經展現新風貌,這次疫情也尚未在鄰
近區域擴散,顯然公共衛生環境改變才是防治登革熱的根本之道;只是 112 例死亡在台南
促成的環境改變真的不多,眼前只能繼續透過噴藥來做短期防治,公共衛生環境的結構性
缺口仍然有漫長的路要走。
FB討論
https://tinyurl.com/mr4yafk9
誘卵桶產生的最新數據與確診病例分佈情況可以參考我製作的地圖
https://kiang.github.io/ovit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