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編路名的時候,比較不像台北高雄這樣設定。
主要都是靠舊地名做什麼然後才衍生出來新地名的。
比較有名的就是新美街,自古就是碾米廠啥的,大部分路名是這樣衍伸出來的。
基本上這種依靠附近有啥特徵或是名勝或是特殊營商的成分就是一種天生天養。
到後來也沒有太做都市計劃,要記台南的路,舊市區的話
就先用中華東西南北路框起來,裡面靠各圓環做座標中心,,圓環都是舊城門以所
自然也會有,東西南北門路,左邊加一塊安平
安平就用運河(現在打通了)包起來,或是用運河不加點心城那一段,來切南北。
基本上,如果有一天你喝高了隔天醒來,你如果看到附近一堆X平路,你基本上就
是在安平,東區靠仁德也很經典,崇字輩的,德明善就幾乎整區了。
健康路以北到成大就很多X東路,基本上在舊台南看路名你大概就可以知道
你在哪區,少部分什麼智仁勇,忠義這種大是大非的路名附近都會有廟。
然後,保國衛民那四條反而是飲食文化上產生出來的。
其實路名隨著時間改變,跟馬路的型態一樣,台南本來是水都
後來都填平了才有一堆彎彎曲曲小巷,健康路跟西門路相交那附近
也從清朝下太子,到泉町,玉泉街,逢甲路,健康路。
台南來說,還是功能型的比較多拉,像是西門路每段都有不一樣的功能
二段那邊就是銀樓很多,還被叫成銀樓街,附近的民族路也因為
延伸功能,變成婚紗街,算是一種群聚效應吧。
就其實歷史是很有機的,畢竟是人的生活交織出來的行為紀錄。
你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