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南門路花市外的行道樹換了一波。十多年前吧小葉欖仁突然一陣大流行,到處都在種,南門路也跟著種了。小葉欖仁樹形優雅有溫帶樹木的姿態,但成長速度非常快,樹輻非常寬高度也很高,種下去一兩年剛好到達最適合行道樹的高度,南門路兩側並木成蔭非常美麗。
然後就失控了。小葉欖仁實在長太快了,市政府只好不停修剪,這種樹一但主幹被修掉整個後續生長樹形就會被破壞,變成肩膀很寬的怪異姿態。路上樹洞也擠不下持續伸長的樹根,低磚被翻開高低不均難以行走。
最近政府把小葉欖仁全部挖掉甚至砍掉改種了黃連木和羅漢松。黃連木我懂,羅漢松我就不懂了,因為它成蔭的機會蠻低的,所以最近經過會覺得南門花市人行道超熱。
結論就是,台南甚或台灣的行人道很窄,你要種能成蔭的就要考慮鄰近商家開不開心,樹洞有沒有空間。像之前有一些灣生日本人回台灣參觀台南市遇到市長賴清德,就建言說日本時代湯德章圓環附近種滿了鳳凰木,花季一片火紅美不勝收希望市長能種回去,賴清德只是笑笑。這些灣生的想法跟前面說的小葉欖仁很像,樹剛種好不久尺寸剛好跟街道合乎均衡比例當然很美,但鳳凰木能長多大呢,可以去看一下巴克禮公園那棵你會嚇一大跳。現在文學館附近還是有種鳳凰木但長的很差甚至無法成蔭,我猜是修剪跟樹洞太小的緣故,可是門口那兩棵有空間生長的又長太大需要經
常修剪破壞樹形。但你要種不成蔭但好維護的…,我們不是溫帶國家,太陽超大的耶。像美術二館那一排盆栽的羅漢松我真的也不懂,風格很不前衛現代,我不知道功能是什麼,更別說樓梯平台上那些要死不活的植栽了。
我覺得維護城市植栽算是很容易改善市容的策略,不用徵收土地,不用協調都更,而且大家都可以享受還能吸引遊客。但台灣的政府好像不想把錢花在聘請或培養專業園藝地景部門。而比較像發包工程買樹剪樹有植物在長就好。真的是好可惜。
希望下一任市長候選人的人馬有看到這篇,把這個放在你們的心中,因為我看全台灣地方首長從來沒有人提到這個(好啦,卸任的呂秀蓮副總統有提過),如果你做得到你就變成台灣第一人耶那不是很棒嗎?這可是能舉目可見流傳幾十年的文化資產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