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paper/1656642
許獻平跑遍龍崎 記錄89間有應公廟
https://i.imgur.com/4zzkrXD.png
文史工作者許獻平花費一年七個月的時間田調及撰寫,出版《台南市龍崎區有應公廟採訪
錄》。(記者劉婉君攝)
2024/07/15 05:30
投入文史工作逾20年 出版採訪錄 介紹無主孤魂信仰及特殊故事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文史工作者許獻平從一九九九年開始,陸續走訪左鎮、鹽分地
帶、關廟等地區的有應公廟,並出版「南瀛厲祠誌」系列叢書。歷時一年七個月,於去年
底完成龍崎區八十九間有應公廟的田野調查及記錄,最近出版《台南市龍崎區有應公廟採
訪錄》,希望更多人認識台南的有應公信仰及背後的故事。
在三日節、中元節及除夕祭祀
許獻平投入文史工作逾廿年,他表示,「有應公」一般泛指有求必應的無主孤魂,屬厲鬼
信仰,有應公廟大多沒有祭典日,信眾於一年三節祭拜,但由於有應公是「發展中的神靈
」,也有可能隨社會變遷或本身條件升格,發展成為神祗。台灣自古即為瘴癘之地,加上
早期戰亂頻仍,造就有應公廟滿山遍野,以台南鹽分地帶六個行政區為例,有應公廟共計
二百四十間,台南山區比海邊更發達,龍崎區經調查有多達八十九間。
多位處偏僻 以電桿編號標誌位置
許獻平調查發現,龍崎區有應公信仰有許多特色,例如「地基主」以有應公信仰方式呈現
的小祠,就超過三成;地方習慣以「廟仔公」概稱有應公廟祀神;而因超過一半的有應公
廟座落在人煙罕的山林溪谷旁,沒有住址,只能以電桿編號標誌小祠的位置;一般多在清
明節、中元節及除夕祭拜有應公,龍崎區則是在三日節、中元節及除夕;許多有應公小祠
因位在荒郊野外,道路崎嶇,三節要祭拜的地方又多,大多以生米、生菜祭祀,且有牲禮
就要有粿,三日節用草仔粿,中元節則用金瓜粿,除夕才用紅龜粿;有應公廟重建時,也
會在水泥壁上刻上重建日期。
小祠水泥壁 會刻上重建日期
《台南市龍崎區有應公廟採訪錄》是許獻平出版的第十本關於南市有應公信仰的書,獲國
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六萬元,他說,從小住家附近就有三間有應公廟,看到有應公廟,
都會有一種親切感,想要知道背後的故事,有應公通常沒有生日、沒有建廟沿革,希望藉
由記錄,可以讓世世代代知道祂們的故事,讓有應公可以香火萬代。
https://i.imgur.com/gINsExy.png
許獻平詳細記錄每間有應公廟的田調結果。(記者劉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