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22日電)台南無形文化資產後壁區崁頂放火馬宗教文化祭今天在
菁豐里崁頂部落舊八掌溪畔登場,一隻隻火馬在蜂炮四射後陸續燃燒,象徵於古戰場告慰
亡靈,體現神明悲天憫人關懷。
被列為台南無形文化資產的「後壁崁頂放火馬」下午開始,分日場與夜場共計施放36隻火
馬,其中有2隻特大型火馬,吸引不少民眾前往觀賞,台南市長黃偉哲的妻子劉育菁、民
進黨立委林俊憲等人也出席。
火馬是以竹架和紙紮做成,在馬腹和馬匹邊放置炮火,儀式開始於勸善堂池王附身乩童騎
上紙紮火馬,馬頭向北,在當年盜匪遭殺害的沼澤地旁,一隻隻火馬在蜂炮四射後陸續燃
燒,每年放火馬民俗祭典相傳至今,成為具有祈福意義的民俗傳統。
後壁崁頂放火馬保存單位崁頂勸善堂總幹事黃啓明表示,每年主祀池王爺聖誕前一日,崁
頂部落信眾皆會遵守百年前池王爺神示,以「放火馬」方式告慰冤魂,由此體現池府王爺
悲天憫人關懷,而這項民俗活動能夠傳承至今,也代表地方信眾持守對池王爺的承諾。
林俊憲指出,放火馬歷史傳承悠久,但能將這項文化保存發揚到得到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
肯定,要感謝後壁崁頂勸善堂與當地信眾付出,特別是民俗文化保存不易,如何讓更多人
了解這項文化的意義,以及吸引更多民眾參與,都有待大家繼續努力。
後壁區公所提供資料指出,崁頂放火馬是流傳百餘年的宗教文化祭典,相傳起源於一場守
護官銀爭戰,造成冤魂積怨難消,在池王爺出面化解下,與孤魂野鬼達成「池王有吃,冤
魂亦有吃」約定。
後壁公所指出,從此每年農曆6月17日(池王聖誕前一日),崁頂部落信眾會準備供品至
村庄東岸,望著原爭戰之地八掌溪舊河道沼澤畔,舉行放火馬祭典,這項活動於2020年登
錄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編輯:黃世雅)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0722029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