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ars.udn.com/newstars/collect/CollectPage.do?cid=13437
蘇麗媚╱800 萬人同時觀看 透過「共用」讓品牌價值極大
字級:
蘇麗媚(夢田文創執行長暨創辦人)
2013 年 3 月我曾在專欄裡提及「一個飲料公司,可以轉型成為媒體公司嗎?知名飲料公
司紅牛(Red bull)就做了一個在數位匯流時代的有趣跨界。」當時提到紅牛創辦「紅色
告示板」(Red Bulletin)雜誌,也投入電視製作,在 ESPN 頻道開闢電視節目「無限」
(No Limits)、和 MTV 台實境節目製片公司合作,將紅牛的運動員帶進電視實境秀,甚
至還拍電影「That's it, That's all」、舉辦大型音樂會、藝術節等活動,紅牛定位自
己是內容供應商。
2012 年奧地利知名高空跳傘好手包嘉納(Felix Baumgartner),從 3.9 萬公尺的高空
一躍而下,這段 9 分 03 秒的過程是科學領域研究上極具重要價值的影片。為了從各種
角度拍攝讓觀眾有近乎親臨現場的感受,紅牛耗資 5000 萬美金的計畫預算,以四種高規
格錄像設備完整紀錄包嘉納無懼死亡 (death defying) 的過程。
當時有 800 萬人同步收看直播,紅牛更透過事先建立好的官方網頁,將跳傘畫面和珍貴
視頻剪輯後播放,增加了持續觀察網站的 18 萬人、Facebook 關注數也達到 90 萬人,
這種無限開放的「共用」機制,引爆第二次的傳播動能。紅牛不只因為整合多種社群媒體
替自己贏來了極佳的品牌口碑效應,成果也延續至今。「Red Bull 自媒體」時代開始,
這股新媒體匯流風潮顛覆傳統媒體模式,正以「共用」精神將無限極致的品牌價值極大化
。
對照現今台灣數位匯流下內容發展的困境,我們能否藉此找到可參考的價值。
日前接受大陸平面媒體的採訪,這個報媒的讀者由 59% 的社會菁英組成,記者對於戲劇
、紀錄片與實體書店經營三環相扣的「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十分感興趣,除了好奇此劇的
「共用」概念外,也針對如何將文化內涵,以多媒材創作,並展開與受眾對話的執行細節
進行研究並提問。
長達近兩小時的訪問中,我特別描述侯季然導演以多種敘事方式,拍攝完成 40 支珍貴的
獨立書店影像紀錄「書店裡的影像詩」,如何透過連結友善的 11 個新媒體平台,意外收
穫了許多不在預定計劃內的回饋和驚喜,台灣的社群好友們主動提供「每月一書,以書策
展」的社團讀書會,報名資訊在凌晨公布、幾小時就額滿,香港國際影展跨海邀展,記錄
片影展將在 9 月上映…這些不斷發生的美好連結,持續受到國際關注讓這場開放內容「
共用」的實驗案例走入新里程碑。
在「紅牛」和「書店裡的影像詩」例子中,我們看到內容不是片面單向,而是變成立體化
,將內容透過「共用」的開放精神,自形成一個微載體,多元運用流動在不同的平台間,
將影響力做到極大化,進而行銷這「微載體」上的內容和不同觀眾對話互動並創造價值。
台灣現在的影視音產業都處於困境之中,大家都有點無能為力。面臨強大的競爭,常常感
到挫折,挫折之下經常產生兩種極端,一種是雖經挫折,但是就是要出去試試看,也許就
有機會,和世界對抗;第二種就是只要在台灣拿到收視率就好,就可以餵飽自己。選擇了
前者的路一定是比較難走,但只要做好心理準備,換個形式思考,數位匯流帶來的新機會
,也許就是困境中的出路。
全文網址: 蘇麗媚╱800萬人同時觀看 透過「共用」讓品牌價值極大 | 新聞專題 | udn
聯合追星網
http://stars.udn.com/newstars/collect/CollectPage.do?cid=13437#ixzz32hivfWfF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