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麻醉風暴(有雷)
好看,很久沒看到那麼爽快的台灣戲劇了。
六集的戲劇,以麻醉科醫生蕭政勳(黃建瑋)為主角,一起原本看似平常的腎結石手
術,術中患者因為麻醉藥引起熱性高熱,蕭醫師即時投入單挫林(dantrolene)卻仍無效,
最終患者死亡,一場麻醉風暴於焉展開…
整部戲最大的亮點無疑就在男主角蕭政勳上,這是我第一次看黃建瑋先生當主角的
戲劇,網路上一查才知道他已經演了十幾年的戲,在很多我看過的電影中串當配角。他完
全演活了「蕭政勳」這個角色,我幾乎相信他就是那樣一個麻醉醫生,技術高超、個性孤
傲、有心理創傷、整天精神不濟。很多評論集中在他演醫生的「專業度」上,以一個外行
人來看,我認為醫療的部分已經可以說服我了,我想更重要的是演這樣一個「人」,特別
是他向宋邵瑩坦白的那一段,我完全可以感覺他的掙扎、勇氣,乃至最後發現真相後,同
樣是在哭泣,但很細微的情緒轉變,從原本羞愧懺悔,到放下十幾年心頭一塊大石的那種
寬慰感,真的太深刻、太有感染力了,我應該是第一次看台灣戲劇看到哭出來。
除了黃建瑋以外,其他演員也都表演出色,包括另外兩位主角黃仲崑與吳慷仁。這是
個很複雜的劇情,很複雜的情感與關係,沒有深刻的認知,絕對無法詮釋好這些角色。許
瑋甯的金髮、皮衣、重機的精神科醫生是稍微突兀的角色(有點日漫感),但她也極力將這
角色與劇情調和。重點是楊醫師真的好正,和拉米我不知道要選哪一個。
劇情也是《麻醉風暴》一大亮點。第一集交待角色背景,第二集就手術失敗,第三集
揭開第一個謎底之後,我會覺得那後面三集要演什麼,想不到第四、五集劇情還有轉折,
第六集將所有伏筆一次揭開,再做個大收尾;整個故事層層疊疊,不僅單純討論醫療,還
帶給觀眾推理劇般懸疑解謎的快感;在人物詮釋上,編導也下足功夫,例如主角蕭政勳的
心理創傷(不敢出面救同學),和他面對的醫療黑幕後畏縮表現,其實是同一心態的一體兩
面,當他卸下心理的負擔後,他也變得勇敢,更積極地面對問題。整部戲中,幾乎沒有什
麼多餘的橋段,所有的東西都有關聯,這是讓這部戲看起來很緊湊、很爽快的原因。
最後談談戲劇的專業度,如前所述,以外行人來說,這部戲醫療的部分已經可以說服
我。我想在拍涉及專業的戲劇時,最困難的就是如何一方面表現出專業性,一方面又使普
羅觀眾可以理解其中的複雜度。如一般歐美日的類型戲劇,《麻醉風暴》中呈現一個比較
平衡的方法:醫療過程中盡可能依實際的節奏進行,傳達出緊湊、緊張的感覺,比較普羅
的解釋,則留給蕭醫師和保險業務員進行調查時。戲劇(或其他文本)呈現專業最糟糕的方
法,就是內行人之間互相背誦教科書內容,畢竟專家就是因為熟知內容才成為專家,他們
只要幾個詞彙就可以溝通複雜的專業,根本不可能還要用一堆ABC說明;會出現這種情況
,通常就是編導對該專業下得功夫不夠,無法捕捉到專業的靈魂,只能用文抄公的方法,
把自己查到的資料複製出來。
基於以上這原則,我們就要點出《麻醉風暴》的一些問題:對法律、刑事調查部分做
得不夠仔細。一開始醫師之間互相背誦醫師倫理或醫療法條便相當奇怪,我還期待會有比
較深的辯論,而不是只是背條文而已。後頭真相逐漸揭露後,整個司法體制的反應也不正
常,若發生如劇中醫院行為,我不覺得只是追究行政、民事責任就會了事,這裡頭從上游
到下游一堆刑事責任可以追究,最後副院長恐怕也沒得那麼神氣活現地站在媒體前。
發生殺人案後,很多細節沒處理好,例如兇手嫁禍用的兇刀,竟然沒有半點血跡;電
視新聞也不可能出現刑案現場,鑑識人員還讓記者一邊拍一邊工作,是在拍「鑑識英雄」
嗎?警方一直在找嫌疑犯,嫌疑犯還開著手機,在台北市裡頭到處跑,到處打電話,我想
這些警察也太低能了一點。
不過瑕不掩瑜,《麻醉風暴》還是一部兼具劇情緊湊與故事深度的戲劇,衝著黃建瑋
的演技,我想去找《白米炸彈客》來看。
http://blog.udn.com/Kea0111/2540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