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肝與血之歌 與三位"臺劇衝鋒隊"隊員的午

作者: pommpomm (澎大海)   2016-02-26 00:03:54
其實這是去年底《共誌》所作的「臺劇新(拉)契(警)機(報)」中的一篇文章,
或許是之前孟庭麗的新聞,今天又看到這篇文流傳。
文章有點長,但算是業界現況,
看來都快流淚了,台劇就是由這樣的幕後工作人員拼命拼出來的...
文中的偶像劇、華八都如此,
不敢想像每天要產製至少150分鐘up的長壽劇是如何...
同系列還有出境演員(吳慷仁、黃珮嘉)的專訪,也很值得一看:
http://commagazine2011.blogspot.tw/2015_11_01_archive.html
共專題 / 肝與血之歌 與三位「臺劇衝鋒隊」隊員的午後對談
http://commagazine2011.blogspot.tw/2015/11/blog-post_60.html
11/29/2015
採訪、撰文/魏玓
圖/《16個夏天》、《落日》、《麻醉風暴》粉絲頁 (文章內有圖,可以點進去看喔)
最近一年多來,臺劇好像有一點點復甦和正向的發展,一些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出現,網路
平台似乎也被正面地打開了。不過,我們接觸的一些製作人和導演等「高層」,並不這麼
樂觀,因為台劇的體質和環境問題還是很多,也很急迫。這應該是實情。但是除了「高層
」之外,我們更想從製作的「現場」來了解實際的狀況。
我們沒有機會到「現場」,但是「現場」必然有一群對影視產業懷抱熱情和夢想,每天扎
扎實實地做著一部戲要面世之前的所有外人可以想像的、以及根本不能想像的繁重、細瑣
、惱人、永無止境的勞務的第一線影視工作者。我們想找的人入行大概三到五年,跟了幾
部戲,度過了最初的痛苦變動期;在負責的事務上,也逐漸熬出半個頭,可以當副手,甚
至獨立負責,也可以開始帶新人了。
但是,他們的前景其實不明。要不要繼續待在這一行?下一部戲在哪裡?什麼時候才可以
加薪?什麼時候可以接到好戲?……都是在忙碌的空檔、人靜的深夜、殺青的前夕,不時
浮現心頭的疑問。但是疑問歸疑問,他們仍然每天24小時開著手機待命。他們要不是在拍
戲現場,就是在前往拍戲現場的路上。他們是電視產業的第一線勞工,也是台劇戰場最前
沿的衝鋒隊。
《共誌》這次很幸運地找到了三位「衝鋒隊員」,然後跟他們來了一場掏心掏肺(?)的
午後對談……
場景:台北市民生社區某咖啡廳的最深處
人物:Kumi(製片組,入行四年)
小宇(導演組,入行四年)
米米(服裝造型組,入行三年)
《共誌》編輯
《共誌》:先說說自己入行的過程吧?
Kumi:我是典型的不是唸傳播科系然後入這一行的。其實上大學之前根本沒想過會進這一
行,完全是因緣際會。高中時,因為家裡剛好有一台DV,就加入攝影組,也自己學剪接,
覺得很有意思。上大學之後就經常主動做這件事,也跑去傳播學院修課。畢業之後剛好有
廣告製作公司在徵製片助理(反正他們都需要「新鮮的肝」嘛!),投了履歷就進去了。
這樣in house做了九個月,因為不喜歡拍廣告,就離職開始去跟片。我先去了商業電視的
偶像劇組當製片助理,然後又跟了一部電影(到現在還沒有上!)。後來在一部比較大的
電影劇組中認識了他們(指:小宇、米米)。到現在跟了幾個大大小小的電影和電視劇,
製片組的各種職位都做過,目前主要就是擔任執行製片。
(《共誌》側記:Kumi是一個不講話時看起來很安靜,但是一開始講話又一秒鐘就精神奕
奕、氣勢很強的大男生。)
米米:我大學是唸戲劇系,學的是戲服設計,有參與過舞台劇工作。畢業的時候剛好有學
姊在做偶像劇(在某無線台)的服裝造型,我就進去做服裝助理,錢超少,是最低階的工
作。拍完之後,就真的很不喜歡偶像劇的製作環境,從做事的態度、工作流程,到吃的便
當(也吃得太便宜了!)。其實那部戲的製作人之前也是做了風評不錯的戲,但是一做偶
像劇大概是完全為了省錢吧。後來主要就接廣告製作和舞台劇當服裝造型,然後進了那部
「大片」就認識了他們(指:Kumi和小宇)。之後又碰到有一個有名電視劇導演的偶像劇
,想說再挑戰一次看看會不會比較不一樣,這部戲前後拍了八個月(在偶像劇當中算是很
久,表示製作還算認真),但環境還是很不理想,我做了三個月就離開了,後來就是以拍
廣告、舞台劇和短片為主,不過現在又進了偶像劇劇組(這次是某有線商業台),預計十
月要上(是那種拍一半就開始on的戲)。商業台偶像劇還是那樣啦,一大堆的置入……
(《共誌》側記:米米是一個愛笑、笑起來很甜的小女生,訪談過程中有很多的murmur。

(《共誌》側記:這時他們開始岔開話題聊起五花八門的置入性行銷手法,以及電視台高
層裡的「阿姨」們如何干預和關心小鮮肉男主角有沒有「脫」,要到現場看……現在的劇
本都會直接註明例如:「這裡有H手機置入,請拍特寫…這裡有化妝品置入,請拍…這裡
可以讓他露胸,請拍…」什麼!?露胸也要寫進劇本!「這樣才會有一個收視率和新聞爆
點啊!」啊原來是這樣…)
小宇:我大學是唸韓語系,因為喜歡看韓劇。大學畢業時對一般的韓語翻譯工作沒有太大
興趣,本來想去唸電影研究所,偶然發現有一家製作公司在徵韓語翻譯,我就想說先去,
然後希望如果有機會也參與製作工作。後來又剛好有另一部片缺場記,我就從場記做起(
這一行其實都需要「剛好」耶!入行管道滿封閉的,很少會在求職網看到工作缺,大部分
都是學長姊帶學弟妹,或是親戚朋友互相帶進來。)。剛開始我場記做得很不好,後來等
於是被炒魷魚,我考慮了三個月下一步要做什麼,結果竟然又找到場記的職缺,這次運氣
比較好,碰到一個很好的副導,耐心地教導我很多東西,也讓我建立起對這個工作的了解
。到了第三部戲就可以自己處理場記工作,當了場記兩年多之後,我開始想要多接觸實際
拍片。很羨慕技術組的人,曾經問過攝影組可不可以進組?結果後來攝影組真的讓我去當
攝影助理,我也想試試看不同領域。本來都覺得技術組比較輕鬆,但是做了之後才知道壓
力也很大,像我是小助,還要幫忙舉boom,很累,也要很注意不能穿幫。電視劇拍了幾部
之後,又有機會進電影劇組(其實進電影也一樣是需要特別的人際管道)。
(《共誌》側記:小宇看起來是一個很內斂、沉穩的女生,聊天過程中她話很少。外表冷
靜,但是讓人感覺到內心的澎湃,對影視創作的熱情。)
(《共誌》側記:此時話題又岔開來了,米米說,影視製作這個大圈子裡,拍電影的看不
起電視,拍廣告的也看不起電視。Kumi不否認,但是他不懂為什麼拍廣告的可以看不起別
人,因為那就是用比較高的成本拍比較短的東西,當然可以精緻一點。而且「廣告就是純
粹的服務業」,因為就是只能配合業主需求。這一點三個人都贊同。所以米米說,拍廣告
之後,她有時需要到舞台劇劇組去換換環境,感受一下以創作為主要目的的工作氣氛。)
(《共誌》側記:聽到小宇最近參與一個中台韓合作的電影,米米說了一件事,於是話題
繼續岔開。但這時候他們講的事情讓我非常驚訝+暈倒。因為太重要了所以要用新細明體
來說。(嗄,什麼意思?))
米米:現在台灣影視人才已經漸漸變成中國大陸影視製作的代工了。
《共誌》:(驚!)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
Kumi:對呀,最近很多這樣的case喔。特別是有一些都會背景的戲,大陸出資、香港導演
,來台灣拍。台灣就是出場地、出人力。這比他們在上海拍便宜。我們第一線的製作人力
,品質夠好,但是薪水比中國大陸的低。
米米:講的精確一點,就是如果他們希望達到一樣的工作水準,那麼現在台灣的工作人員
比大陸的要便宜。
《共誌》:換句話說,之前在其他產業發生的事情,也就是我們的產業到大陸去找便宜勞
工代工,在影視產業這方面已經逆轉了,變成他們來台灣找代工!?
米米:對啊,因為他們(的影視產業)已經快速發展成一個工業了。
Kumi:臺灣影視勞工的薪資這幾年來一直很低迷。這個現象的另一方面就是有了一定條件
之後,就很容易到對岸去工作,賺的錢差很多。對大陸製作單位來說,用跟大陸工作人員
一樣的薪資,就可以聘到能力更好的台灣人才。還有這也牽涉到台灣的製作環境的惡化。
因為華八(指的是On檔的八點檔偶像劇)、鄉土劇當道,但是比較有能力、有想法的人不
願意拍這樣的戲,他們可能會去選擇拍公視的戲,如果錢對他們很重要,就會考慮去對岸
。那結果就是,素質比較差的人很可能就留下來拍華八和鄉土劇,因為便宜,因為簡單。
老實說,拍這樣的戲,就是像「上班」。
米米:臺劇製作其實也有分(等級)。拍八點檔鄉土劇的是一批人,拍華八的是一批人,
拍星期天偶像劇的是一批人,然後拍公視的又是另一批人。我因為在不同劇組都待過,看
得出來,也許主創人員的差距不一定,但是現場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素質就差很多,特別是
製片組的,有時候真的被氣死。
Kumi:就是現場的執行力有差,投入製作的心態也完全不一樣。大致上來說鄉土劇的製作
環境應該是最糟的,對第一線工作人員來說,他們完全不曉得今天劇本是什麼,反正人家
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只要把東西拍出來就好……
米米:服裝也是穿來就穿來了……
Kumi:因為錢也是最少……
米米:他們(華八)有的會分三組拍……
Kumi:對,棚外分A、B組,然後棚內一組。白天拍完,A、B組又全部進棚內趕拍到天亮。
大家就是在棚內睡覺。演員也是一直拍一直拍,還沒有輪到的時候就趕快睡覺,比較大牌
演員的助理必帶的就是躺椅……
《共誌》:有演員告訴我拍on檔偶像劇根本沒有尊重可言……
Kumi:對啊!以on檔偶像劇來說,一天至少要拉十場戲,一個白天可能要轉三、四個景,
拍得那麼趕,根本就沒辦法顧及其他,就是先拍出來,不要開天窗就好。
米米:有些戲在棚內拍的時候,沒有導演,而是導播…就是四台機器架在那邊,跟拍綜藝
節目一樣。
Kumi:因為預算愈來愈少,前製也辦法好好做,開拍的時候很多事情都還不知道,拍的過
程就更不用講了,演員也很痛苦,沒辦法準備和醞釀。
米米:最荒唐的是,收視率還有2耶….
《共誌》:你們入行三年到四年左右,說說自己目前的實際工作狀況?像是因為現在都不
是in house,那怎麼接案子?
Kumi:目前算是比較穩定一點,比較不會怕接不到戲,也有一些選戲的空間吧。大多都是
現在這一部戲快殺青前,大家就會開始聊天,打聽消息,然後互相介紹一下,所以網絡很
重要。
《共誌》:那待遇呢?剛剛有提到薪資水準不高……
米米:其實也不能說不高,只是相對的。在臺灣來說,平均月薪可能比一般上班族還好一
點點。
小宇:但問題是工作型態,我們一有工作的時候,工作時間就很長,壓力也很大。
米米:只要有進組,就很難想像手機不是24小時開著。
Kumi:因為我們的工作都不是技術組,不是開拍的時候上班就好,我們的工作要走在拍之
前,以及拍之後,都有很多問題要解決,而且各組彼此牽動,很複雜,如果你不能隨傳隨
到解決問題,就會影響別人。
小宇:進組之後我通常還會劇本隨時揹在身上!
《共誌》:那要不要再多說一點你們工作經驗中經歷過比較誇張的、不合理的事情?
小宇:這很難說,還是看人。對我來講,上一次當場記的經驗讓我非常受傷,因為導演對
我的場記工作有很大的不信任,但我自認對得起劇組……
米米:小宇真的是我認識的場記裡面算很厲害的。至於我,有一次拍電視,要拍一個外國
人的家庭,其中需要一位只有一場戲的演員,本來至少應該前一天晚上讓我知道演員是誰
,好做造型和服裝規劃,結果製片組居然到了拍戲當天上午才給我,卻理所當然告訴我沒
關係我們下午才拍(傻眼)……
Kumi:製片組誇張的事情多到數不清,但是有些不能講(哈哈哈)…一個普遍的誇張的事
情是,因為製片組是最早出現,最晚離開。有時連續拍四、五天夜戲,通常大家都是拍到
天亮,睡到下午,但是製片組從中午之前就得起來繼續處理事情。有時預算沒有那麼好的
組,製片組都還要負責交通,當司機。想像一下,從宜蘭拍戲回台北,開車是竟然是睡最
少的人,匪夷所思。
《共誌》:那不是匪夷所思,那是很危險!
Kumi:對啊,製片組的人互相說起來,要是提到撞車啦、過隧道恍神啦、擦到路邊啦,大
家竟然都習以為常了,有時候我覺得製片組的都是超人。
小宇:我曾經做過一次casting(負責敲演員),那次為了一個資深演員改了三次通告時
間,讓我非常非常為難。所以我後來就說,製片組真的很厲害,要做好人、壞人和超人。
Kumi:沒錯,我喜歡這個說法。而且外界的人很少知道製片組的工作內容是什麼,不曉得
他們有多重要。但是圈內就知道,一部戲拍得好,大家就會去問製片組的是誰。好的製片
組,讓大家開開心心順順利利拍完,製片組要是爛,那就什麼都沒了。
《共誌》:說說看在這麼不大理想的環境中,你們是否還是會繼續做這一行呢?對未來有
什麼期待?
米米:我應該會繼續做下去,不然也不知道做什麼(笑)。拍片的時候很辛苦,但是拍完
的時候通常還是很愉快的,收穫很多,出來的東西有成就感,也可以交到好朋友。我覺得
如果單純只是為了錢,也不太可能待在這一行,有時候一部片雖然錢很少,但也可能做得
很開心,因為可以一直學習。
小宇:導演組的人的願景大都是自己拍自己的東西,如何可以實現,怎麼實現,是現在無
法想像的,還很遙遠。我只能拍一步走一步,比較不像一些行動派。拍片的艱辛,老實說
不開心的時候比開心的時候多太多(這個說法Kumi有點驚訝,但米米贊同)。看到戲上檔
,是有成就感,但更多小成就感是在拍戲現場,例如需要連戲的時候,有人說有小宇就沒
問題這類的。或者有資深演員曾經跟我說,小宇以後當導演要找我唷。
Kumi:我也會耶,我也覺得現場的小事情的成就感很重要。有一次劇組在樓上拍,樓下居
民突然衝上來說你們馬上給我走,然後那時候劇組所有人就看著我,我就說你們拍你們的
,我來跟她說。然後我就去跟她屁啊,跟她拖時間,雖然背上冷汗直流,但是最後真的讓
劇組拍完了……(啊我要說的不是這個)我覺得進這一行拍到現在,從來沒有想過要轉行
,我自己發現自己太適合這個工作了,很樂在其中。我的人生實現就在工作之中,人生跟
工作結合在一起,有什麼工作十年之後還可以這樣?我喜歡這個工作讓我保持年輕的心態
在過生活,自己覺得還滿幸運的,因為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過去每拍一部戲都覺得
是在挑戰極限,都有之前沒想到過的困難和痛苦,但是都不會因此想過不拍。另外就是我
們都還不用養家,這很重要,如果有家庭經濟壓力的人,就沒有太多選擇,什麼戲都得拍
。對我來說,如果連我自己都不認同這部戲,我要怎麼去完成那些這麼難搞、垃圾的事情
,因為我衷心希望這部戲好好地做出來。曾經有on檔戲用兩倍報酬要找我,結果我看劇本
兩頁就趕快蓋起來(這什麼東西啊),然後就拒絕了(大笑)。
(《共誌》側記:三個人的對話持續,我在一旁聽著,看著他們年輕熱情的面容,感受到
他們對影視工作的熱忱。咖啡館大片落地窗外的夕陽有一點點刺眼,外面的世界,到底能
不能讓這些「新鮮的肝」安身立命、實現夢想?我很憂心,但沒有理由悲觀,更沒有理由
袖手旁觀……)
作者: QQfishing (停!)   2016-02-26 00:17:00
之前有讀過! 那期跟台劇的相關文章都看了 真心推薦大家多些時間看幾篇 血淋淋的台劇現況orz
作者: tingyp   2016-02-26 00:35:00
撰稿者是大學時的導師,學術界像他這樣關心台灣演藝圈的不
作者: CAROLIES (卡路里)   2016-02-26 00:36:00
好辛苦orz
作者: tingyp   2016-02-26 00:37:00
多...日劇週播劇也是on檔為什麼我們跟人家差這麼多...唉
作者: yeswater   2016-02-26 00:59:00
日本至少表面上講制度跟規則 台灣是土法煉鋼成為文化從鄉民在接受義務教育開始就是製造業cost down最短時間內通過檢測(老師) 生產出一批批素質穩定奴隸
作者: Ycuhnu   2016-02-26 01:01:00
推@@
作者: trista1106 (耶嘿耶嘿)   2016-02-26 02:38:00
中台韓的電影是哪部啊好好奇
作者: redstone (REDSTONE)   2016-02-26 04:06:00
日劇一集只有一個小時,台灣週播劇一個半小時,還加花絮而且日劇集數固定,只有很少數腰斬,也不會收視好就加長應該會讓前置的準備作業更完善周全,後續拍攝就相對單純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05:00:00
劇本如果可以搞定再拍,有些景可以跳拍的話,會省很多開車時間,搭景時間。大陸片都是好幾十集,也是拍幾個月而已。偶像劇因為棚外景多,衝來衝去就很忙,導演對拍攝的堅持,也會有差。哥們是因為劇本大改加上新竹桃園宜蘭跑,存檔嚴重不夠,後來17、18一起拍就有追上了。要輕鬆正常上下班的劇組以前有林合隆導演,他最知名的就是大概5 6點絕對下班,朝九晚五,害他不按時下班會被罵到臭頭,架好拍的美美的算了,沒有磨戲教戲的興致。最近很少聽說他拍臺劇,應該在中國。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極み)   2016-02-26 06:39:00
推 我記得吳洛纓編劇之前也有一篇寫現場的文在板上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真的是...
作者: tingyp   2016-02-26 09:20:00
on檔週播劇一集時數不是重點(日劇也有單集超過1小 時的.ex:半澤直樹or上季剛播完的偽裝夫婦),是劇本 不要邊拍邊寫,像"光陰"是on檔八點集數也很長,雖 然場景道具略粗糙但還是一部好戲,文中說台灣淪落 到是中國影劇業的代工實在很悲哀...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09:53:00
拍了八個月的知名導演的偶像劇,聽起來是瞿導的你照亮我我星球。十月上檔的有線電視台偶像劇可能是愛上哥們。中港韓的電影如果已經上映了有可能是彭于晏跟始源的破風。我本來以為破風在台灣拍是因為台灣很美,現在看起來是因為台灣工資便宜,真的很悲哀。
作者: fanncute0211 (飄)   2016-02-26 09:53:00
是製作單位不夠?還是演員不夠嗎?常常戲都要只開拍一個月就要上,像華八這種長集數的每次都拍到很趕這樣不是製作單位跟演員都很累嗎?為什麼沒什麼想要改變呢?不只演員,製作單位、導演壓力才不會這麼大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09:56:00
fa大 講白的 就是為了省錢 cp值才會高 開播前一個月才準備可以省下一些前製一些費用 (短時間達到高效率) 開播邊拍邊播可以迎合觀眾口味 隨時調整劇情 達到廣告收益(賣廣告或周邊)
作者: pommpomm (澎大海)   2016-02-26 09:59:00
以頻道來看,只有三立跟民視是ON檔上戲阿,三立除了29台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09:59:00
當短時間就可以達到一定可接受的成果 就不會一定需要長前製拍完再播 尤其拍完再播 無法隨著觀眾看戲口味做變動 容易有劇組覺得ok 或有理想的呈現一些理念 但觀眾卻不買單 沒有廣告 周邊可賣 可推 就沒有人想要做這麼沒有多大cp值的事了自然而然 有些商業電視台 就會傾向邊拍邊播 或是拍一半就上然後隨著觀眾的反應 再做後面的調整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10:03:00
F大,台灣所有偶像劇除了三立,大部分都是拍完再播,像必娶、我可能,有些殺青在播出後的都是重疊1個禮拜內像妹妹跟給愛麗絲,你照亮我星球嚴重落後拍了九個月,只有重疊兩個月。喜歡on 檔的只有三立,這不是台灣的常態。你沒有發現工作人員特別提出的是華八嗎?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0:04:00
另一方向沒有on檔的電視台 拍完再播 也面臨到不容易招商找贊助 因為贊助商沒看到東西 並不容易有熱血 就投入一大筆金額無條件的支持 這就是部分電視圈的現況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10:14:00
唯一on檔的非三立片只有從16集延到53集,一口氣拍了三季的終極三國,終三打鬥鏡頭多,後來趕不及拍,大家累到死,都還有1、2禮拜的存檔。哥們從第八集阪急生人文開始就是每週拍到星期五,星期天播了。所以才會特別的覺得哥們劇組很可憐,台灣情況一年比一年糟
作者: anotherka (來自另一個1995)   2016-02-26 10:51:00
還是覺得不應為了配合觀眾喜好口味,或是為了找廠商的投入容易與否而縱容邊拍邊播的這種模式。其實對劇組工作人員或編導或演員的壓力都大,在"趕"的情況下甚至天氣影響場景臨時改本,製播出來的東西真的有品質而且符合初衷嗎?況且"符合觀眾期待的調整"我也很難認同這個,例如《妹妹》的結局,即使有90%以上的觀眾不喜歡那個收法,可是也有像我一樣的觀眾是非常喜歡徐譽庭編劇首尾呼應的選擇!戲劇的創作本體畢竟不應該完全建立在"符合民意"的基礎上。不完整的劇本讓演員表現發揮得前後不一也非好事。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0:58:00
這就是矛盾點啊 不符合民意 很難招商 難招商哪來的經費? 所以這也是矛盾的地方 況且不on的戲也不見得就沒有壓力 沒經費還是得東縮西省 拍戲壓力也不見得比較少 總之就是錢的問題錢的問題不用擔心 那自然而然 戲的品質 工作環境 就有可能逐
作者: anotherka (來自另一個1995)   2016-02-26 11:00:00
其實我現在還蠻身體力行的在實踐不看on檔戲,哈!雖然力量很渺小,但正因為我想尊重這個環境,對於不對的做法,既然影響不了,也有先默默的不參與。(今天牢騷好多XD)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1:00:00
漸變好 不然還有很大段的路要走 感謝還願意在台灣拍戲的幕前
作者: bomito (青春一轉身領著驕傲叛逃)   2016-02-26 11:01:00
推樓上, 真的很不喜歡"配合觀眾喜好口味"改劇本,看完整個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1:01:00
幕後的工作人員 有他們的付出 才有台灣自己的戲 不然外來劇應該會很多
作者: anotherka (來自另一個1995)   2016-02-26 11:03:00
tv98大,所以我選擇先看別的不on且已拍攝完的戲啊,它們的戲沒有on不on的問題,已拍攝完,品質可就更單純的因素去探討好或不夠好。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1:07:00
an大 我不覺得這樣因素就變單純了 只是把一些問題沒有顯示在台面上 問題依舊存在 當大家討論著戲的好壞 只是更把矛頭指向劇組 也許有些並不完全是劇組能夠控制的 而劇組卻要承受這些 這種問題 唯有靠時間慢慢的做一點一滴的改變 首先就是要期待出資者 能夠更讓劇組創作者 足夠的空間發揮 漸漸建立彼此關係 創作者也要有能力拿出一定水平 才有機會改變現況 不然依目前來說 還是會以出錢的最大做導向= =
作者: bomito (青春一轉身領著驕傲叛逃)   2016-02-26 11:18:00
tv大說的沒錯, 但因為on檔的問題是我這種外行人可以看到
作者: anotherka (來自另一個1995)   2016-02-26 11:18:00
所以以目前現狀,如果on檔戲最大的出資者就是他們的電視台,我們如何期待他們願意給予創作空間? 他們只著急收視率耶(跟海外付費見面會XD)
作者: anotherka (來自另一個1995)   2016-02-26 11:30:00
bomito大~我沒有抵制啦(也沒有呼籲喔)也許只是我自己實在看膩了某些戲劇跟行銷套路,打心底不想參一腳支持。我對演員們很心疼,但老實說我還更心疼那些工作人員,他們做的很多是苦命活,卻只能領死薪水,為人作嫁。
作者: bomito (青春一轉身領著驕傲叛逃)   2016-02-26 11:42:00
阿阿阿~了解, 其實有時真的怕看ON檔,畢竟入迷了結果後面崩掉真的讓人傷心, 另外劇組工作人員真的是更辛苦的一群畢竟演員帶熊貓上場我們還蠻容易發現看到,工作人員大概要出大事才會被注意 :(
作者: pommpomm (澎大海)   2016-02-26 11:45:00
非ON檔也是會崩掉啦 (欸) 只是ON檔機率高很多就是了孟姐這件事剛好遇到過年+南台地震,沒能有足夠的空間發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1:46:00
提外話一下 愛鄰沒崩 可以看 但要仔細看 才不會看不懂覺得怪
作者: pommpomm (澎大海)   2016-02-26 11:46:00
酵,電視台們彷彿當作沒這回事真是令人心寒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1:47:00
我的做法是 看覺得劇情好的戲 不管是不是on的 因為非on的戲有的也不見就好看 對細節 劇情很注意不馬虎的劇組給予肯定有好的評價 希望能藉此讓他們有信心做好戲 累積多的評價 就較有機會拿著這些跟出資者談判 經費多了 環境就有可能改善才有正向的可能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極み)   2016-02-26 12:57:00
非ON爆掉機率低非常多 去年致第三者其實是製作人問題另外還有一種是非ON但被提早結束的 八極就是這樣至於ON爆掉的我就不舉三立了 那個領補助款的唯一繼承者選戲要考慮的層面太多太多了 ON不ON只是基本門檻要我說的話 幸福不二家台視已經拍完一整年了喔5/29那種日播2個小時半 還要扣掉剪掉的部分這兩台的觀眾又不是沒看過預告詐欺wwwww很奇怪嗎? 明明片尾/預告都有XX跟XX 正戲卻沒有而且拍攝過程還要等 分棚也一樣 疲勞度是加倍的但戲劇品質一點都沒提升 只有繼續墮落下去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13:19:00
沒on檔卻莫名其妙突然垮掉的經典就是要香戀,靠著前幾集入圍ㄧ堆金鐘獎,還得了最佳導演,現在想到還是超可惜的。不過當年預算夠,質感還是很棒的。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極み)   2016-02-26 13:20:00
很早期ON的比例相對低很多啊XD
作者: neak (neak)   2016-02-26 13:27:00
應該說當年臺劇有很多電視台在播,最近幾年除了三立,其他台收視都在ㄧ以下,願意投資的電視台減少,三立戰線拉長,感覺on檔比率增加。偶爾有突圍的片,像我可能跟必娶都沒有打敗三立站上收視冠軍
作者: anotherka (來自另一個1995)   2016-02-26 13:46:00
不可諱言三立很早就傾力打造戲劇王國(生產線),有認真培養固定收視族群想要破收視不太容易如果只用收視率來看我可能跟必娶,怕以後真的沒人想作"好"戲了但提到讓人回味或津津樂道戲劇質感的作品,比如麻醉,出境,大至上較少是on出來的,他們花的時間成本不見得更少,願意給資源的電視台相對不多,可是戲的口碑評價會一直在那~不是說on檔的就不會有好戲,但現在被人擔憂拿著評判的就是這樣高壓搶時間的工作環境,就是需要被重視檢討的
作者: fanncute0211 (飄)   2016-02-26 15:01:00
我知道很多戲都是拍完才上,沒有on檔的問題,我愛的戲也決大部分都不是on檔,只是最近看完愛鄰才以華八做例子,明明多一點點的準備時間或是早一點開始拍攝就可以避免掉後面爆肝或是開天窗的問題,為什麼都不想要去改變啊?是跟做報告不到最後一刻靈感出不來一樣的道理嗎?每次看演員或是工作人員累成這樣真的是很不捨。
作者: Licidrama (Lici)   2016-02-26 15:05:00
我覺得這篇訪問的真的很好,沒想到連劇組人員都可以輸出到對岸了還以為只有演員!
作者: evaliao (eva)   2016-02-26 15:19:00
幕後一直有被挖像導演 只是可悲的是已經變代工 直接來臺
作者: pommpomm (澎大海)   2016-02-26 15:30:00
這要看角度,曹瑞原導演有說台灣人才流失太多了,在台灣本身案子不多(有拍戲的就那幾家電視台)的狀況下,要養人才,或許可以採取代工的模式,就像李安導演之前一直介紹好萊塢劇組來台灣拍電影一樣,開拓眼界、培養並留住人才。只是這樣拍完賺錢的還是人家,會不會就像我們的科技業一樣,只能追逐毛利,卻不斷為人作嫁呢?
作者: tv98 (tv)   2016-02-26 15:40:00
其實若能先立法規定on檔播放時數 每天不超過1~1.5小時 就較能舒緩目前超多人超時工作 但相對的目前沒有這麼做 而若真這麼做 會造成不小衝擊 怎麼做才能先舒緩目前狀況 就要看有沒有有能力/魄力的人 出來帶頭做 才有可能 不然幕後工作人員演員(要支撐家計的) 沒得選擇 只能繼續做下去
作者: clamp (小殘)   2016-02-26 16:05:00
優秀的劇組人員去中國工作已經是這幾年的趨勢了,因為台灣慣老闆只能給低薪和爆肝的活,去中國錢多又能生活正常點,有能力被挖角的劇組和編劇不少吧!一個好的幕後人員,要花很多時間去進修和學習,甚至自己買材料來練習(而且不便宜),但是台灣的生態不會給他們好的薪水和好的環境去做,觀眾罵場景很爛有BUG,有時候不是那些幕後的問題,有可能是求快不求好,造成隨便弄弄,有心的可能去中國幹活比較愉快,留下來的不是還抱著熱情就是去不了中國,但是台灣觀眾目前大眾口味就是那樣,很難改了如果隨便弄還是有收視率,慣老闆何必花更多錢和時間製作呢
作者: mindy201 (人不負我‧我不負人)   2016-02-26 17:34:00
就是要香戀是因為換編劇,從第五集之後就好像變成另一部戲了。少字 「突然崩掉」對啊,採訪中不是有人說,最可怕的是這樣(粗糙)的戲收視率有2!只要有收視率、把所有成本壓低,品質不重要,因為花五十萬和花一百萬都能得到收視率2,誰會花一百萬?看到睡最少的人負責開車,還有臺灣變代工,就覺得難過,這是國家整體政策的問題,過於依靠單一國家,真的不適當。謝謝p大的轉貼,在臺劇板可以有機會討論這個議題,真的很好,不然也不知道要去哪討論。
作者: jles910080   2016-02-26 18:57:00
推!!!很好的文章 台灣的環境真的很艱困 低薪文化一直沒改善 人才都輸出到中國了
作者: anniecht   2016-02-26 21:31:00
台灣各行各業好像都有這種現象,低薪的結果就是人才嚴重外流~造成產業無法進步,甚至退化,然後薪資更弱化,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