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滾石系列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又把「出境事務所」拿出來複習了幾集
看著看著,不禁覺得
當初「出境」找不到人願意拍而到了客語台
或許是因禍得福
其實出境裡面也不乏有點說教意味
以及對我而言太溫情的情節
男女主角間也出現很多偶像劇「定番」
像是跳水救人、醉倒同床、還有糾纏不休的前女友
但是在客語為主的自然語下,製造出來的生活感
大大沖淡了「偶像劇」味,平衡掉某些較刻意的橋段
想想,如果放在商業台,可能會完全使用國語
雖然還是有很棒的職場戲、很真實的人生難題
但感覺上會少了些貼近生活的感動,多了些…做作感(?)
「對面」裡大業(蘇達)切換自如的國台語雙聲帶
也讓這個角色更加鮮明活潑有層次
事實上,滾石系列裡面已經不只一個主角轉換聲帶了
這樣跳來跳去的切換,應該是很多台灣人的生活經驗
剛好符合了滾石系列目前為止角色都是普通人的設定
這讓我有點好奇
雖然自然語在國片的運用好像越來越頻繁
但商業電視台是不是很少拍以現代、都市、年輕人為主
然後主要角色們使用雙語甚至三、四語的戲?
不是拿來點綴(90%國語、10%其他)
或是刻意的族群融合戲(你國語他台語芋頭番薯一家親)
也不是像早幾年的三立偶像劇那樣
台語往往被拿來點綴然後標示女主角的家庭背景──
顯示社經地位低於高富帥而且講國語的男主角家
有印象的只有「那一年的幸福時光」(一半的戲不在都市)
或者「新兵日記」也可以算?
拉拉雜雜講了一堆,只是想說:
也許因為海外市場的考量,商業電視台很少用自然語
也許真的在台北90%時候都講國語
可是私心希望能看到更多戲劇願意運用多種語言
不要讓母語被限制在族群台、時代劇、或是長壽劇
講國語、講客語、講台語、講原住民的族語、全部混著講
我們很多人不都是這樣生活和談戀愛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