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滿多圖的,強烈建議點進文章內配圖收看精美服裝~
《一把青》的造型指導姚君跟美術設計許英光也都有參與《紫色大稻埕》
服裝與場景佈置都是很值得細看的喔!
風傳媒 http://www.storm.mg/lifestyle/130754
日治時代的台灣人,都穿和服嗎?看完這部劇,才知道台灣人的穿著曾經這麼美啊
(圖)
描述1920年代美國華麗揮霍年代的文學改編電影《大亨小傳》與《紫色大稻埕》一樣,深
知服飾在社會階級呈現上的重要性。時尚裝扮一直就是地位權勢的代表,古今中外皆然。
1920-40年代的大稻埕,不但有日本殖民者帶來的和服穿著、傳統漢人的旗袍馬褂,也有
西方歐美的時尚洋服。台灣特殊的時空歷史,讓《紫色大稻埕》的服飾演出變成了一場令
人驚豔的視覺宴饗。
考究在於細節,精緻出於堅持。《紫色大稻埕》的服裝設計為了要呈現出江家茶行名門望
族的優雅內斂,江父與江家太太們的傳統中式服裝皆為手工縫製,在版型上大多採用了20
年代特有的連袖式剪裁法,純手工包縫的滾邊甚至配上精心訂製的花扣與包釦。一件旗袍
至少七個包釦的配置,不止演員穿脫不易,製作上也耗費時日,但這些台灣老師傅手中尚
未失傳的手工花扣藝術,卻能夠讓演員在著裝過程中更融入當時的情境。
(圖)(圖)《紫色大稻埕》傳統中式服裝皆為手工縫製,呈現台灣老師傅精緻手工藝。
戲中年輕一代的角色服飾,則是以當時西方流行時尚呈現20年代大稻埕的多元與活潑。大
戰後的20年代是歐美女性服飾解放鬆綁的開始,低腰剪裁的流線型洋裝配上《大亨小傳》
中黛西小姐的俐落短髮,再加上風行一時的圓頂小帽,是大稻埕女伶如月的原型。但有別
於一出場就摩登出色的千金小姐彩雲,剛到台北的如月是一身粗布格子衣鄉下姑娘,服裝
組在戲服剪裁與布料價位選擇上都細心考慮到社會階層差異。
30年代後的如月蛻變成身著華麗戲服的女藝人,服裝轉變為30~40年代的中腰合身剪裁,
裙身也較長,嫵媚自信中展現出二次大戰前西方搖擺爵士年代的成熟品味。當時從中國上
海流行到台灣的仕女旗袍也是亮點之一,男士西服則多半由勤益紡織贊助布料量身訂做。
服裝之外,髮型設計也是重點,大小假髮約30頂,每天女演員上工前須梳頭兩小時才能上
戲。
(圖)(圖)如月(柯佳嬿 飾)不同時期造型。
(圖)(圖)逸安(施易男 飾)、彩雲(林玟誼 飾)不同時期造型。
《紫色大稻埕》年輕畫家群身上的穿著,則需要更深入台灣歷史以還原當年真實樣貌。不
論是日本殖民下的中學生制服,或是這些真實歷史人物的平日穿著,服裝組皆花了很多心
力在資料收集與史實確認,除了以布料的昂貴與廉價區分富裕人家少爺逸安與民間庶民家
庭之子如郭雪湖之外,日本時代中學生制服是統一款式,而辨別不同學校靠的是高中時期
的逸安與植棋衣領上的小小徽章,也就是不放過任何小細節的服裝組精心重製的「復刻領
徽」。
陳澄波當年就讀的東京美術學校徽章,即為服裝組將畫家舊照放大檢視後精工打造還原而
來。除此,戲中的日本和服購自日本,每次上戲前要花一小時才能穿戴完整。逸安的金邊
復古眼鏡也是國外網購手工零件折出來的成品。
(圖)《紫色大稻埕》考究細緻用心,復刻打造日本時代學生制服徽章。
(圖)《紫色大稻埕》的美術學校師生:(左起)李石樵、陳澄波、石川欽一郎、陳植棋。
《紫色大稻埕》有兩位造型指導王佳惠與姚君。王佳惠以蔡明亮電影《臉》拿到金馬最佳
造型後,接著參與電影《大稻埕》,《紫色大稻埕》是王佳惠首度參與大型電視連續劇負
責1920-1937戰前服飾。曾擔任電影《1895》《孤戀花》造型的姚君,擅長時代劇,負責
《紫色大稻埕》1938~1947戲服,因年代涉及戰後蕭條、日本公務員服、國民黨來台之公
務員及軍官服等等,年代考據馬虎不得。
台灣製作時代劇其實是個艱難的挑戰,不似中國有大型年代劇工業來支撐戲劇服裝,台灣
時代劇斷斷續續空窗幾十年,技術人才與各方面製作都無傳承,因此現在拍時代劇,服裝
組工作人員除了專業美感與服裝史常識之外,還得從基本史料開始考究整理,才抓得住特
定歷史年代之穿著配飾特色。造型設計每個環節與過程都須極大耐心,甚至得學習正統和
服的穿法。
《紫色大稻埕》不論造型或是美術塑造出來的「台灣美學」,都是可以永續傳承的精心打
造,而非廉價仿造,為了只是讓台灣時代劇可以茁長生根,讓更多台灣往日風情能透過精
緻戲劇亮麗呈現。
撰文|潘婕
本文作者為《紫色大稻埕》製作人。從事台灣影視工作(廣告/電視/電影)長達40年,
1998年起投入電視電影製作工作,改編拍攝15位以上台灣作家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