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公視搶進OTT市場,靠影音平台「公視+」

作者: sodabubble (石の上にも三年)   2017-10-17 22:27:06
公視搶進OTT市場,靠影音平台「公視+」拚新媒體這場仗!
公視+:https://www.ptsplus.tv/
公視影音網 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stplus/
使用 公視+ ,如有問題,
可先於台劇板歷史相關討論文、或公視影音網臉書爬文。
若仍有疑問,再到公視影音網官方臉書 詢問或回報。
2017/10/17/數位時代/顏理謙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6563/pts-launch-ott-service-pts-plus
OTT戰火正熱,公視也要積極加入。繼原有的「公視+7」之後,公視在本月推出「公視+」
平台,提供更全面的影音服務。
台灣OTT市場方興未艾,除了原生OTT業者,電視台的參與也越來越積極。例如公視就進一
步將原本的「公視+7」服務擴大,在本月推出OTT平台「公視+」。
成立跨部門小組,找尋公視新媒體方向
「第一當然是因為時代的轉變,我們覺得,『公視+7』的服務已經不太夠了。」談起新平
台誕生的起源,去年底甫接任公視總經理的曹文傑說。
她指出,在新任經營團隊到位之後,公視曾經召開共識營,確立強力發展新媒體的目標。
因此,公視在今年六月成立了「全媒體專案中心」,從各部門找來六名年輕同事,組成跨
部門專案小組,經由不斷的討論,試圖找出公視的新媒體方向。「要思考的是,在頻道勢
必面臨轉換時,我們應該怎麼辦?針對新世代,我們要設計什麼樣的內容給他們?在不同
的觀影裝置上,應該要怎麼做?」
「公視+7」進化到「公視+」,首波上線片單近800小時
公視+7是2016年推出的服務,只要播出24小時後,使用者就可以在七天內免費在網路上觀
看。不過,節目僅限於公視在晚上5點半到深夜12點時段的內容。《通靈少女》播出期間
,有許多年輕觀眾就是透過公視+7觀賞。
而相較於公視+7,公視+不論在內容和技術上都有所提升。曹文傑指出,公視成立20年來
累積了豐富的影音內容,種類橫跨戲劇、新聞、紀錄片等。「其他的OTT平台以營利為目
的。雖然公視+也有營運上的考量,但是一定會做服務類型的內容。」
她表示,例如進入高齡化社會後,大家對養身、醫療等議題都很關心,而公視+就會提供
這類影音資訊給社會大眾。她強調,公視+的影音內容分類、整理和策展是服務重點。
公視+第一波上線的片單近800小時,包括《孽子》、《汪洋中的一條船》、《那年,雨不
停國》、《含苞欲墜的每一天》、《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麻醉風暴》等,未來
會加入兒少和藝文頻道內容,也會在OTT平台播放電影一刀未剪版本,或是讓OTT搶先播放
內容。
https://media.bnextmedia.com.tw/image/album/2017-10/img-1508164845-18666.jpg
 在公視+開台記者會上,《一把青》導演曹瑞原、《翡翠之城》導演趙德胤和
《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舒米恩、宋柏緯和《麻醉風暴2》莊凱勛等演員都來站台。
圖片來源:公視提供。
技術創新則是另一大重點。曹文傑指出,在新媒體上,可以嘗試更多不同的說故事手法。
「OTT成立之後,除了傳統的影音觀看,在敘事上也有新的可能性。我們稱它是『非線性
的敘事方式』。」
她表示,過去看戲劇或電影時,觀眾是從頭到尾把整部片看完,但是未來有更多新的玩法
。「比方說看一部紀錄片,我看到某一段歷史,我會想知道這件事是發生在什麼地方?這
個地方在當時的地景地貌是什麼樣子?在OTT平台上,我可以隨時隨地查這些資訊,看完
之後再回來看影片。這樣的敘事模式,都是新的實驗。」
曹文傑指出,其實在全媒體專案中心成立以前,公視的新媒體部就做過很多嘗試。例如介
紹國內外獨立樂團的網路原生節目《台灣好大團》,就採用過360度拍攝,讓觀眾看到更
多視角。
受限預算,公視+7明年推出App
不過,從公視+目前的規劃可以看出,在這條新媒體路上,公視採取的還是打帶跑的戰術
。例如現在推出的79元優惠月費(原價150元)和590元優惠年費(原價1,200元),並沒
有明訂優惠期間到何時截止,將視上線後的情況再做判斷。
此外,依預算規模,公視+目前也只有網頁版,預計明年(2018)才會推出App。
而公視新媒體部經理林孟昆指出,原有服務「公視+7」會員數已超過10萬,經會員同意
後,可以直接轉移到公視+,公視+7則會功成身退。但到底會有多少會員可以順利轉換為
付費會員,兩人也不願明確說出預估數字,回答保守。
付費習慣難建立,但有信心
「我自己看劇也是用手機,所以OTT絕對是未來的趨勢。」曹文傑說。但她認為,現在台
灣市場還沒建立起使用者付費的習慣,因此各家業者都經營得很辛苦。「所以我覺得公共
電視也有一個責任,我們要建立起消費者付費的習慣。」
她指出,OTT的競爭最後還是回到內容,誰擁有足夠吸引人的內容,誰就可以讓消費者付
費。儘管,這條「使用者付費」的習慣培養之路仍然漫長。
「比方說我們搭捷運(手扶梯),一開始要大家靠邊站,寫得很清楚,是不是每個人都乖
乖的靠邊,讓左邊的通道可以給趕時間的人走?但後來大家說,這樣好像有點危險,所以
慢慢又有一點改過來。雖然習慣已經建立了,要改很難,可是,是有在改的。」她笑說:
「我是有信心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