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台北歌手- 終戰之後

作者: trochanter (小轉子)   2018-05-01 09:30:58
終於有時間把台北歌手補完
一時之間沒辦法清楚說明心得是什麼,
很想說,謝謝導演、謝謝演員們、謝謝劇組,
在重返當年、剝開洋蔥時,也要揭開好多自我的陰暗和徬徨,
許多過去悲慘的事件,衝突的起源,即使在現代也還常常看到,
只是少了過去的槍火和鮮血,
要說「若是真的什麼都不做,原本就沒辦法改變的事情,就真的改變不了」
但是即使是現代,真的有改變什麼嗎?
回到劇中,把冬夜與現實虛實交錯相當驚人,
終戰後各地口音的中文,以及演員們刻意調整的中文語調,都很逼真。
我非常感動導演使用了許多古典音樂來當配樂,
唐懷瑟配上終戰的情節,又高昂又悲痛,了不起的搭配。
片頭曲和片尾曲也是寫得相當有韻味,
看到導演臉書說片頭是發想於蕭士塔高維契Jazz Suite No.2 Waltz
怪不得一直覺得似曾相識,可是這麼悲涼的華爾茲,是前無古人的
莫子儀雖然一直抱怨導演沒拍到手指,
可是其實,彈琴的人身體也是會有動作的,
會彈的演員,看起來還是有差XD 沒有拍到手指也還是很值得把琴譜練起來:P
我也一直很期待劇中會怎麼安排二二八事件和呂赫若的死,
結果二二八竟然是用山水亭的畫面留白帶過,
那時候許多台灣人都是這樣子的吧?躲在家裡惶惶然不清楚外面發生
什麼事。這個留白讓我印象很深刻,覺得似乎等得要窒息了,
而轉場的時候,總算鬆一口氣。
呂決定印光明報後,
有許多印版的畫面做時序的切換,原來片頭曲的畫面是為了呼應印版人生~
而用不同人馬的側述呂赫若可能的下落,也蠻符合戲劇中刻劃的虛實交錯,
有前後呼應的感覺。
每次看劇完以後心頭都會很沈重,
片尾曲唱著終將安息,總是很好的安慰...
難得能看到沒有虎頭蛇尾的台劇,
不為悲而悲、為喜而喜,不明顯說教但又讓人無法停止思考,
且從頭到尾都這樣用心的劇,相當的欣慰
期待導演和演員們的下一部作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