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

作者: kevin781109 (Kevin)   2018-07-12 18:04:13
改編自吳曉樂的同名書籍,她將家教生涯的觀察化為故事,
描繪了被考試綁架的家庭與親子關係。本劇取材自書中段落,
以微科幻的形式,呈現五個彼此獨立、卻又圍繞著教育議題的警世寓言。
-
單元一〈媽媽的遙控器〉描述婚姻失敗、獨力扶養國三兒子小偉的淑麗,
某天在打掃家裡時,她發現小偉用來假造成績單所私刻的印章。
正沮喪之時,一位神秘男子告訴她讓孩子聽話的方法,
是一個能讓小偉「重來」的遙控器。
從此只要小偉犯錯,淑麗就按下遙控器讓他重來,直到改正為止。
-
大家都經歷過學生身分,對劇中情節多少都有共鳴。
而我本身待過教育現場,更是看了不少光怪陸離的事,
不只來自學生的家庭,還有老師、校方、甚至整個制度。
當然劇情和原著把故事主軸放在家庭,
但這種壓迫和控制背後,依然是社會和體制層級的問題。
我看完這集當下,也對媽媽的角色很反感;
但如果我們只是責怪媽媽不該這樣做,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也沒有。
-
劇情並不是要我們責怪媽媽,
開頭還特地呈現淑麗從年少時期、結婚生子,到失婚、獨力扶養兒子的片段。
這並不是要為媽媽的言行開脫,而是希望大家去思考「事出必有因」。
除了指出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缺乏照顧可能導致的後果,
媽媽之所以認定用功讀書、考上好大學才是有用的,
不也是因為這符合社會對一個有用的、成功的人的期待嗎?
如果人們的價值觀依然故我,無論制度再怎麼改都不會有多大成效的。
-
而本劇的呈現雖然不到完美,但整體而言已經相當出色。
無論是題材或形式,都是台灣戲劇罕見,
畫面呈現的美感也優於許多台劇,我尤其喜歡它畫面選擇的色調。
我覺得很多台劇都不太重視色調,影片看起來都跟平常肉眼所見沒兩樣;
但這是影像作品很重要的一環,適當的色調可以讓故事說的更精彩。
-
劇中的演員表現也很不錯,雖然這部分可能更主觀,
但我自己覺得學生演員的表現是優於大人的,
也許是他們本色演出的關係,不像大人通常都是演一個「別人」。
劉子銓的演出非常關鍵(後來才知道他真的是劉亮佐的兒子),
首部戲劇就有這種程度超級厲害,
最後那個特寫可以媲美Timothée Chalamet在Call Me by Your Name結尾的長鏡頭。
-
期待後續四個單元,也希望大家能支持教育議題的戲劇。
-
註:本劇是以台劇少見的「詩選劇(anthology series)」呈現,
就是第一段所說的各集彼此獨立、但圍繞同一個主題的連續劇。
這種創作形式源自文學,例如中國的世說、聊齋,德國的格林童話。
anthology就是「選集、文選」的意思。
這幾年最紅的詩選劇(也是本劇宣傳時一再提及的)就是英劇《黑鏡》了,
各集獨立卻又圍繞著科技寓言的主題。
-
歡迎追蹤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oss.amateur.review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