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

作者: glenna9305 (凡雲)   2018-07-26 19:40:44
在看這部戲時,
我盡量讓自己除了預告以外,
不去看太多相關劇情或人物設定等資訊,
想要用空白的腦袋去觀看這些孩子的故事,
於是我完全沒有預料到,
會在茉莉這短暫而痛苦的生命裡,
因為看見自己成長的影子而如此感同身受,
讓我在這兩個小時裡淚水幾乎沒有停過。
「我要是知道文學是這樣子在傷害我的小孩,
 我才不會讓她讀。」
同樣是在高中的時候,
我讀了茉莉媽媽口中說的,
那些有關於自殺、嗑藥、自虐、同性戀等等的書,
我記得《蒙馬特遺書》與《鱷魚筆記》曾經如何撼動我的心靈,
記得讀到《挪威的森林》裡直子自殺的片段時那種心痛又了然的複雜情緒。
傷害我們的,從來不是文學,
而是這個世界,
對茉莉來說是家人的壓力,
對我來說則是同儕的惡意,
因為痛苦找上了我們,
所以我們因而有了閱讀的渴望,寫作的能量。
「世界總是沒有錯的,錯的是心靈的脆弱性,
 我們不能免除於世界的傷害,
 於是我們就要長期生著靈魂的病。」——邱妙津
因為閱讀,讓我們明白自己不是唯一那個生著心病的靈魂,
讓我們稍微覺得不那麼孤單。
閱讀也讓茉莉因而認識了書友聲耀,
能夠一起追逐喜歡的作家,
甚至因此擁有了自己的夢想。
然而,也因為這個作家夢,
她越來越無法安於母親所規劃的未來,
卻也沒有勇氣逃脫。
她羨慕妹妹敢於頂撞母親,
羨慕其他人可以自由自在地讀想讀的書,
做想做的事而不會被說沒出息,
她只能用小小的反叛,來換得一點點喘息的空間。
 
她將痛苦寫進小說裡,但疼痛感卻沒有絲毫減輕,
就像她總是會在考試考砸的時候,
先在手腕上割下傷口,試圖麻痺自己的痛覺卻徒勞無功。
正因為感覺無法麻木,
她才能將這些經歷幻化成豐富的文采,
但也正因如此,她開始無法分辨,
自己是想要遠離痛苦、還是在渴望著痛苦。
錯的是心靈的脆弱性,
我想起那些因為內心纖細而結束年輕生命的作家們,
寫作最終還是沒能療癒他們在這世界所受的傷害,
而這樣的結局總是令我惋惜。
「你以為我們想被你生出來喔?
 你要生之前有問過我們嗎?」
是愛傷害了彼此的自由,
在看這部戲裡的母女對峙時,
我總是想起《不痛》裡這句歌詞,
母親為了孩子而犧牲了自己的未來,
孩子為了不讓母親失望也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說來諷刺,
人時常將自己生命中所受到的傷,
轉身加害到自己所愛的人身上。
但正如可莉說的,
把孩子當作讓自己生命轉向的絆腳石,
轉而要孩子為自己所失去的人生做出補償,
對小孩來說是多麼不公平,
同時也是扼殺了自己為人母以外的可能性。
 
王淨將茉莉的不同面向詮釋得相當出色,
在母親面前乖巧寡言,
只有面對熱愛的文學時才會像個普通的高中女生一樣雙眼發亮,
對著心理醫生談起母親時那又愛又恨的複雜,
日復一日的隱忍至麻木。
最後對著母親說「謝謝,對不起」時,
那場哭戲渲染力十足,
讓觀眾在遺憾之餘,
也只能揮手送別這個心裡滿是傷痕的女孩。
尹馨則如預料之中展現強大的演技,
特別喜歡她在聲音表情上的掌控,
尤其是最後那幕「媽媽愛你」,
那帶著心碎的顫抖哭腔恰到好處。
「所謂人生,不因為死亡而結束,
 就算死後,也能擁有炙熱般的和解。」──Dear My Friends
剛看完這部戲的時候,我覺得結局真的太悲傷了,
直到孩子死後才能真正的了解她,
還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連抱歉都無法傳遞到對方心中,
又何來的原諒?
然而,在沉澱了幾天之後,
我想起韓劇《Dear My Friends》這段話,
也想起當茉莉媽媽要打可莉時,
看見茉莉的幻影拉住她的手。
比起有些人終其一生無法明白自己所加諸在孩子身上的痛苦,
這部戲至少留下了一個改變的盼望。
茉莉的死亡是個悲劇,
但卻也時時刻刻提醒著茉莉媽媽,
千萬不要重蹈覆轍。
死後的和解有時是,讓還活著的人,
找到可以解開自己心結的機會吧。
其他兩集心得:
媽媽的遙控器:https://goo.gl/tX7Cdu
貓的孩子:https://goo.gl/fzFkuo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