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雜感

作者: hoshinoyume (專注)   2018-08-11 19:57:12
因為自己平常就有看公視的習慣,這部廣告打得還滿大的,
剛聽到片名時還覺得很奇怪,但稍微想了一下就大概知道它要表達的意思,
一開始原本是覺得大概就是批判成績至上、升學主義之類的了無新意的戲劇,
並沒有打算觀看,不過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隨性地看了媽媽的遙控器後有被震撼到,可能是因為它的表現手法吧,
科幻元素讓我覺得很新鮮,第二部貓的孩子的主角演技更是讓我驚豔,
然後就一路看到了最後一集。
我自己是覺得整部戲的主軸當然就是在批判台灣教育體系下的一種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氛圍,
但我好像無法對這樣的批判產生很大的共鳴,
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本身成長過程中成績表現都還算中上的緣故,
父母看我表現中規中矩,也不太會要求我,總是覺得孩子可以平凡健康地長大就好了。
我好像也沒有感受到整體的大環境真的是那麼樣地在乎成績、學歷,
畢業之後進入機械業工作,公司裡面有地位有份量的都是些學歷或許不高,
但是功夫底子很紮實的老師傅,或者是專業知識很豐富的業務、研發人員,
一個機械系畢業的新鮮人還不是要從24K繪圖人員或是現場人員做起。
一切都還是要看實力的,再加上我覺得台灣的技職教育也是有被重視的,
各個職校人材倍出,每年也都有舉辦全國技能競賽,
學歷至上這回事應該是沒有像劇中表現得這麼嚴重。
不過,這也都是我個人的感受而已,
有時走在路上,看見一些補習班貼著偌大的榜單打廣告,
號稱台清交成的錄取率有多高;
我也想到在我國中的時候,有一次感冒去看醫生,
我跟那位醫生說我不讀高中要讀五專,結果那位醫生告訴我,
你讀五專以後只能去早餐店當服務生;
「孩子」這部戲播出以後,板上眾多的討論,其中也有許多板友相當有共鳴,
我想我能夠明白,劇中的世界,對某些人而言,是確實存在的。
我的姐姐有段時間在偏鄉教書,她的受雇單位是某個大人物辦的基金會,
基金會的宗旨就是要努力提升偏鄉孩子的英文和數學程度,
因為大人物認為這2樣東西特別重要,
我認為它的本意是相當好的,不過就我姐所言,
實際的狀況是,有些孩子他真的就是沒有辦法,
不管花費多大力氣,他的成績就是上不來,因為他對這些科目就是很無感,
也或許是目前他的生命狀態就是不適合作這些學習,
不過基金會仍是努力地試用各種辦法,希望將孩子的成績拉上去,
搞得老師學生兩邊都疲憊萬分。
我佩服基金會的精神,也佩服那些老師們,
但我還是覺得...值得嗎?有必要這麼辛苦嗎?
數學或英文不好,人生就沒有希望了嗎?
我也想到了我的姪子,我表姐的小孩,一個可愛的小男孩,
眼睛大大的,不過有點瘦弱,
我只有在親戚聚會見過他幾次,印象中就是個很單純的孩子,
他曾頑皮地突然出現在我身後拍我肩膀,笑笑地對我說:我看過你。
我也曾在老家的三合院,看見他拿著放大鏡觀察雜草和石頭,
那個樣子看起來簡直就像個小科學家。
後來聽我姑姑說,他被診斷出過動症,有學習障礙,
小學四年級了連國字都還不會寫,
因為功課不好,又常被老師罰寫,回到家就是祖孫2人很痛苦的寫作業時間。
而且因為身體虛弱,無法負荷藥物副作用,雖然有過動症,也無法持續吃藥。
現在上了國中,功課完全追趕不上,聽說老是被我姨丈打,
雖然我跟這孩子不熟,但聽到這些事,還是覺得滿難過的。
教育,應該就是試著找出每個人的天賦吧,
只要放對了位置,每個人都可以發光,
但是人實在是太複雜了,國家沒有那麼多錢來為每個孩子量身訂作教育政策,
只能實行單一體制,這也是很現實的問題,
所以或許,家庭教育就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像現在申請在家自學的孩子越來越多,我想這是一個好現象,
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國家的單一教育體制,
天才愛迪生也被學校老師罵過是白癡,
但是他有一個聰明又開明的媽媽,愛迪生才得以成為偉人。
只是,現實世界確實是相當複雜的,劇中也有提到階級的問題,
譬如說,教授的孩子課業表現就必須要很好,因為繼承了父母的優良血統。
明朝有位皇帝叫明熹宗,對於國家朝政毫無興趣,
一心只醉心於木工,他能夠做出非常精緻的木工作品,
如果他是一位木匠,搞不好就名留青史了,
可惜當了皇帝,這個位置就不對了,然而身在皇室,這也是由不得他的,
這也間接導致了奸臣魏忠賢的掌權亂政。
把一個人放對位置,是多麼地重要,但卻又是多麼的困難。
有些雜亂的感想,化為文字只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思緒而已,謝謝大家看完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