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當自製劇成Netflix手中王牌,有「台灣味」的華語片能成功嗎?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1607/the-strategy-of-netflix-original-show
2018.12.10 by唐子晴
Netflix從2013年端出第一部自製劇《紙牌屋》起,已開始成功走上影視製作之路。全球
1.37億的訂閱戶是Netflix的第一張王牌,而「自製劇」成了第二張王牌。
OTT之爭,說到底就是一場內容的角力戰。
哪一家平台上的影片更豐富,消費者在眾多選擇中,買單的機率就更大。一來為了「數量
」,OTT業者得花費鉅額成本購買各類影視版權;二來為了「獨占」,得花更昂貴的錢來
買獨家版權,現在更多OTT業者,乾脆選擇生產自己的原創內容。
根據《紐約時報》透露,以經典電視喜劇《六人行》來說,Netflixf先前向華納兄弟購買
一年的版權費用為3,000萬美元,如今,價格已經漲到1億美元,這種「不確定因素」,讓
平台得「砸大錢」又沒有「主控權」。
回溯到2008年,當時Netflix和美國有線電視付費頻道Starz簽約,每年也是支付3,000萬
美元,購買迪士尼、索尼影視內容版權;4年後再續約時,金額也翻了10倍,之後Netflix
也停止與Starz的合作。這無疑也為Netflix埋下了一顆種子:既然需要內容、都要花大錢
,何不自己來做?
8成支出花在刀口上,自製劇成Netflix王牌
終於,2013年由Netflix首席內容長泰德·薩蘭德斯(Ted Sarandos)一手操刀,Netflix
的第一部自製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出世,凱文史貝西和羅蘋萊特飾演的
Underwood夫婦紅翻全球,自此,全球1.37億的訂閱戶是Netflix的第一張王牌,而「原創
自製」便成為了第二張王牌。
薩蘭德斯在5月時就曾透露,Netflix達85%的支出花在原創自製內容上,而今年自製內容
數量將破1,000個,成為內容產業中,令對手頭疼的一方霸主。
在紙牌屋今年11月推出了第六季、經典走向尾聲之際,Netflix把下一個焦點放在「非英
語」自製內容。11月官方一口氣宣布推17部亞洲原創作品,包括印度電影、日本動漫、韓
國劇集及綜藝節目外,最令人期待的,是Netflix第二部華語自製劇也要來了,無論是故
事題材,還是導演、演員都是正港的「台灣味」。
Netflix兩部華語自製劇,都和台灣黑道有關
「中國目前不是我們關注的焦點,」Netflix創辦人暨執行長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在上個月受訪時說道,而台灣成為了Netflix「華語」原創內容的重要產地。
去年,Netflix宣布要開拍史上第一部華語自製劇《擺渡身》,後改名為《罪夢者》,由
法蘭克·史密斯(Frank Smith)監製、陳映蓉執導,演員包含了張孝全、賈靜雯、范曉
萱、王柏傑等卡司。
這個故事發生在台灣,囊括了「黑道」及「死刑」等關鍵字,透過有黑道背景的死刑犯阿
全逃獄的過程,探討死刑議題和亞洲社會的現實與矛盾,籌備了兩年,終於將在2019年上
映。
而第二部華語原創自製劇《極道千金》,一樣也是以「黑道」為背景,但卻是一樁愛情故
事,由劉奕兒飾演的黑道千金,在逃離爸爸的壓迫過程中,與劉以豪飾演的男主角感情萌
芽。特別特是,Netflix這一次找來的導演,是大眾熟悉的知名作家藤井樹,雖然他向《
數位時代》表示,拍攝前置籌備中,目前不方便透露細節,但可以看出是,Netflix自製
劇如何選材。
以日本來說,動漫無疑是一大主角,在韓國則是綜藝節目及偶像劇,印度則主打寶萊塢電
影,那台灣呢?這兩部可稱作「台灣本土原創劇」的作品,題材都和「黑道」離不開關係
,也就是台灣的風土民情或是社會文化。
台灣風俗文化為題材,HBO製作《通靈少女》創高收視
「東南亞地域很大,文化多元複雜,我們找的是有『獨特性』的故事,」在Netflix負責
東南亞原創內容,亞太區國際原創總監Erika North被問到官方選擇自製劇的標準究竟為
何,她這樣回答。
其實,由她來介紹再合適不過,雖然Erika在2017年春季才加入Netflix,但先前擔任過
HBO亞洲自製總監,也是《通靈少女》共同執行製作人。
要說「跨國平台」做台灣內容,經典例子就是《通靈少女》。這一部戲,由公視與HBO
Asia跨國合製,也是HBO Asia首部在台灣製播且全中文發音的影集,題材正是台灣特有的
民俗神鬼文化——乩童,在台灣熱度相當高,最後一集收視率甚至刷新公視紀錄、達4.61
無論是《通靈少女》、《罪夢者》或《極道千金》都是在台灣特有背景下產生的作品,更
別說《艋舺》、《陣頭》、《紅衣小女孩》等一部部爆款電影,都是以「台灣民俗文化」
為基底延伸的題材。
但可別忘了,Netflix最大優勢,是平台在190個國家上線、最多可以翻譯成27種語言,成
為一個「把作品推向國際」很好的渠道,除了吸引台灣觀眾的眼球,如何吸引全球觀眾的
眼球才是最大的功課。
亞洲影視作品因文化差異,要推向歐美市場本身難度就很高,但像這樣的「台灣原創作品
」,是否能在更大的亞洲市場受歡迎,是非常需要思考的問題。Netflix這一步棋是否下
對了?其他國家的觀眾,真的會對台灣這樣的題材感興趣嗎?明年上映後就可見真章。
台劇成功輸出國際案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共鳴是關鍵
但台灣輸出到海外的作品,近期是否有成功可借鏡的例子?被譽為「台版黑鏡」的《你的
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是其一。
這一部由公視製作,公視、Netflix和LINE TV三平台聯播,但Netflix買下海外獨家版權
,在日本一度衝上Netflix人氣劇集第一名。而它的題材非神非鬼、非黑白兩道,反而是
講述在亞洲的教育體制之下,孩子跟父母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由於日本跟台灣社會文化相
似度頗高,探討共同的「親子問題」,可以產生「共鳴」。
重點就在於「共鳴」。再舉一個例子,是和LINE TV剛剛整併的CHOCO TV推出的「BL(Boy
’s Love)」自製劇《HIStory》系列,在東南亞也引起一陣轟動。這些題材都在不同國
家、不同區域背景下,卻能找到同溫層,讓話題熱度聚焦,或許會比以台灣自身特有文化
為題材,來得更有市場。
到底什麼才是Netflix「原創自製劇」?
但,你是否也會好奇,當Netflix的原創自製內容越來越多,到底何謂「原創自製」,
Netflix的定義標準究竟為何?
當柴智屏執導的《流星花園2》、劉若英的一部電影《後來的我們》在台灣都被歸為原創
自製,1,000多部原創作品,Netflix真的都參與製作嗎?雖然官方並未正面回答這一個問
題,但《數位時代》詢問了業界人士的意見,大約分為兩種定義:
一、Netflix在製作前或製作期出資,或是真正參與製作
當然沒有任何一部電影、劇集或節目是「完全100%自製」,一定都有許多製作團隊參與其
中。而在製作前或是製作期,Netflix參與其中便是一種形式,無論是出錢投資,或是買
下IP,交由給其他製作團隊製作。
但每部作品的方式不全然相同,像是《紙牌屋》、《毒梟》,應該都是Netflix大規模的
參與到製作階段,如劇本、選角等等。
二、購買獨家版權
Netflix的用戶該知道,在Netflix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獨家」兩個字,但Netflix確實購
買了不少片子的獨家版權。
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台灣雖然不是獨家,但在海外是。所以在海外市場,就
被歸類為「原創自製」;而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在台灣甚至電影院都沒有上映,只有
在Netflix獨家播放,所以在台灣也被分在「原創自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