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孔雀 過程引人入勝

作者: tonyhsie (一筆揮毫天下定)   2019-02-20 19:45:16
剛看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四部〈孔雀〉
前幾天看完〈媽媽的遙控器〉後其實有點失望,遙控器的設定跟相關劇情太過勉強
整部戲如果拿掉遙控器,就演不下去了,但是加了遙控器,又有很多違和感
但看完〈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後
覺得這兩部在說故事的功力上,明顯勝出遙控器許多
〈貓的孩子〉沒有科幻的設定,更著重於人物性格的堆砌跟劇情的起承轉合上面
〈茉莉的最後一天〉雖然有科幻設定,但用機器重現過去的回憶,
跟用遙控器隨便改變未來相比,重現回憶還是比較合理一點
原本以為《你的孩子》四五兩集應該穩了,
卻沒想到〈孔雀〉又以另一個方式,再度重現了遙控器的某些缺點....
只不過這次主角從 搖控器 換成了 孔雀
會說話 無所不知 無所不能 的萬能許願孔雀
孔雀本身的想法?目的?結局?
這些一切都不重要,編導也覺得沒必要交代
反正就跟遙控器一樣,就是個劇情推進的萬用道具而已
這種作法很方便快速,甚至在觀看體驗上,也很能讓人持續一直看下去
但缺點就是劇情變得很免洗、缺乏重點,看完也不知道到底整部戲想表達什麼
〈孔雀〉改編自散文中的〈私的迷思〉一章,由於陳慧翎認為「私的迷思」這個名稱
有點像成人片,所以改成了「孔雀」
坦白講,標題這樣改反而讓整個故事走味了,也沒有重心
原本想要探討的是
私立學校盛行的原因,以及公立教育出了何種問題,並注意到階級流動、升學
主義、菁英主義和功利主義等社會共有的價值觀,是如何讓我們失去了自己的
個人特色,變成無異於他人的人
結果硬生生插了一隻萬能孔雀,導致這些原本的重點都變成小菜
劇情一直在 許願、付出不相等的代價、無止盡的後悔 這三者間循環
這些東西,跟原本要探討的主題,根本完全不搭嘎吧?
像是轉校生,因為成績差所以去許願,結果成績變超好,然後失去聲音休學
這樣的劇情是想要告訴觀眾什麼東西,讓人完全無法理解
只知道:如果沒有那隻孔雀,根本就不會有這種結果
類似的劇情一再重複,全都建立在孔雀的 "交易" 上:"我只要你的一點點就好"
而大部分悲劇又是由這種 "交易" 產生
去許願的角色們,都是上當的受害者
如果她們當初知道 "會被交易出去的東西" 是什麼,自然就不會同意交易,也不會有悲劇
劇情主軸就吊詭地建立在這種魔幻的 "不公平的詐欺交易" 上....
原本想探討的:
私立學校盛行的原因
公立教育出了何種問題
階級流動、升學主義、菁英主義和功利主義等社會共有的價值觀,
失去了自己的個人特色,變成無異於他人的人
最後看起來,這些都只是這部戲裡「有提到過」的東西而已,類似於「背景設定」的存在
若要說是在「探討」,感覺上還蠻突兀的
所以〈孔雀〉到底想要探討什麼?
校園裡不該養孔雀?
小心詐騙?
整部戲如果拿掉孔雀,就演不下去了,但是加了孔雀,主題也變得莫名其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